南宋时期十两素面金铤亮相杭州 以40万元高价被拍卖
在刚刚结束的2017西泠秋拍上,一块重达389.6克的南宋时期十两素面金铤以40.25万元的高价被人拍走,其每克价格超过了市场金价3倍。
南宋时期的金铤主要用于兑换钞引、赋税、赏赐、上供、军费、国费开支等,最初由官府征召民间工匠到文思院冶铸。后在淳熙年间(1174-1189年),改由临安的“百姓作匠”或“金银铺户”承揽金银的打造,并规定支应官府差役的金银工匠,要有一定数量的财产和两名金银铺主做担保,以防作弊,并负责赔偿责任。据史料记载,在南宋一两黄金约等价24,000枚铜钱,价值高昂。
黄金材质货币,虽采取货币形制,不过通常情况下,必须将其兑换为市场流通货币后,方可实施交易,系中国金器中最为珍贵的特殊类型,于今亦然。自战国时期楚国爰金开始,其后汉金饼、马蹄金、麟趾金、宋代金铤、金叶子等黄金货币,即受中央政府严格掌控、由宫廷赏赐,为皇权至上之体现。而就黄金货币之成色而言,于南宋时期达到巅峰。金铤采用束腰形,线条优美,金色灿烂,把手沉稳,甚为罕见,是研究南宋时期社会、经济、金融状况的极好的实物资料。大型金铤在使用时,常会根据用量分割使用,这是古代人们使用黄金的真实反映,此件南宋金铤,保存完整,品相完美。龙巍/人民图片
南宋时期十两素面金铤亮相杭州 以40万元高价被拍卖
南宋时期十两素面金铤亮相杭州 以40万元高价被拍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