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南京11月12日电 (记者 崔佳明)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地方传统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丰富多彩。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有自己优秀的文化,优秀的地方传统文化,凝结着一个城市的记忆和积淀,彰显着城市的个性和魅力。如何传承和弘扬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扬州从去年开始设立“文化名师工作室”,以“1+N”模式传承优秀地方文化。
“扬州设立‘文化名师工作室’,就是守住‘传承’的底线,让传统文化薪火相传,生生不息。”12日,扬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姜龙告诉记者,“文化名师工作室”建立以来,探索性地开展了名师总室机制、师带徒机制、社会文化扶持机制等传承方式,实现了出人才、出精品、出经验的预期效果,发挥了名师工作室在文化界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扬州市设立文化名师工作室,以“1+N”模式传承优秀地方文化。“1”指文化名师工作总室,任务是抓制度建设、方向引领,重指导帮扶、总结提升。“N”是指根据学术、艺术、技术的分类,组建的文化名师工作室。首批25个名师工作室,选聘领域内具有较高权威、德艺双馨的名家担任领衔专家,配备1至3名指导专家,共同培育3至10名行业发展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并对有志于文化传承的爱好者传道授业。
“扬剧王子”李政成是中国戏剧奖项“大满贯”得主。去年,这位扬剧界的领军人物成立工作室后,他举行收徒仪式,5名扬剧新秀成为嫡传弟子。“我们按照德艺双馨的要求选拔人才,在舞台上塑造的都是忠孝节义的英雄人物,在生活中也应该严以律己,做好人演好戏。”在专业上,李政成以剧目教学的方式进行传承,通过设置AB主角的方式带新人,即上半场由他演主角,下半场由徒弟们演主角。李政成将属于自己的舞台无私地让给新人,用京剧昆剧打底、本剧种立身,通过《吴汉三杀》、《史可法--不破之城》、《王宝钏》等舞台精品剧目的打磨、演出,将新人新秀推向前台。
李政成不光有“名师”身份,他还是扬剧研究所的所长,同时也是扬州文化艺术学校的校长。“以名师工作室为纽带,我不光要带好正式向我拜师的徒弟,还要引领研究所的青年演员和学校的学生,营造氛围,传承经典,打造经典。”
同样,掌握着高超扬州剪纸技艺的传统艺人、年逾7旬的张秀芳也有了自己的工作室。她的名师工作室挂在了当地一所小学的剪纸传习所里。每月一次的教学,她总是亲自指导孩子学习剪纸,在这所小学的课堂里,剪纸已经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课外活动。张秀芳大师年事已高,靠一个人的传承总是难以为继,于是,从今年开始,剪纸名师工作室的传承任务里列了一项新任务,对相关学校的美术老师进行义务培训,然后让美术老师进行剪纸艺术的课堂教授,以点带面,扩大传承面。
“抓住了年轻人,就抓住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根本。”古琴工作室领衔专家马维衡告诉记者,文化名师工作室推出以来,他们感到不仅有荣誉,更多的是责任和担当。“我们与教育部门一起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许多学校都设立了剪纸班、木偶班、民歌班、扬剧班等等,使地方文化传承有了载体。”
首批25个文化名师工作室建设周期3年,建设期内,扬州市级财政对每个工作室提供每年4万元的工作经费。建立了制度、拔付了经费,工作成果又是怎么考核呢?“文化名师工作室的考核体现着创新,只要出人才、出精品、出社会效益、出文化传承经验,考核都可以通过。”扬州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李广春如是说。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名师工作室体现了扬州的文化担当和文化自觉。”李广春称,扬州的文化名师工作室已经显现拓展、杠杆、鲢鱼和叠加“四大效应”。近两年来,出自各家名师工作室的“名师高徒”们,斩获了戏剧梅花奖、曲艺牡丹奖、舞蹈文华奖等国家级奖项,7部作品获国家艺术基金项目支持,近50人次入选省市各类文化人才工程。如今,扬州的文化名师工作室之间不仅比传承、比带徒、比公益演出场次、比受欢迎程度,而且还互相合作,共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