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为文物插上创意翅膀

人民日报海外版2017-09-19 09:11:42

  接天莲叶、绿波微漾,这是位于圆明园遗址公园绮春园天心水面的“传习所”玻璃墙外的美景。近日,圆明园的传习所传统文化体验课程和文创市集面向公众开放,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学习。

  今年,圆明园以独特的人文资源为依托,通过观赏、体验等多种方式,大力开发以“传习所”和“文创市集”为代表的文创产业。被称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里众多人文宝藏正透过文创产品被挖掘,也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寻得新天地。

  ■宫苑之中手绘团扇

  日前,笔者来到圆明园传习所内“手绘工笔团扇第5期”体验课程现场。“这儿环境氛围特别好,亭台水榭和笔墨相呼应,人们在这里参与传统文物样式制作,可谓‘高大上’。”北京东城区退休职工王女士正在空白丝绢扇面上依照图案底样,运笔绘画,“勾线、平底涂色、正反面分染”,“牡丹”团扇成形。

  家在海淀区的六年级小学生徐思睿说,“第一次接触就喜欢上了!用毛笔在扇子上作画比学校书法选修课更有意思,更有成就感”。她是在微信上看到信息后,和表妹赶在周末来圆明园学习手工绘画的。

  在传习所内,授课老师会指导普通游客参与制作传统文化创意产品,“宫廷团扇”“宫廷插花”“康熙御笔书法临摹”“手绘北京兔爷雕塑”等活动已开展了21期。

  而8月初开张的文创市集也极具吸引力。3D打印大水法模型、圆明园古建筑拼接积木、“万方安和”手陀螺……首批50多件文创产品集体亮相,很多样式取材于圆明园的历史古迹文物,颇受游客欢迎。

  来自山西太原的赵先生对笔者表示,近两年圆明园推进环境整治,考古成果频出,“这彰显了圆明园的历史文化内涵。现在又正值文创市集开张,我们一家三口就来感受下传统文化魅力”。

  ■文创产业“试水”成功

  当前,许多文化文物单位文创产业开展得如火如荼。故宫博物院通过新媒体将紫禁城文化带入网民的零碎时间,充满烟火气的“皇亲贵族形象”在与网民互动中圈粉无数。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推出了“青铜人面具”图案的月饼、饼干。上海博物馆把馆藏的宋徽宗赵佶画作《柳鸦芦雁图》中“天下一人”的押书,印在了帆布包上。而民营的湖南沙坪湘绣博物馆则开辟了非遗“湘绣”电商之路,年轻人在线上“下单”并上传图片,就能拿到属于自己的“湘绣”绣像。

  圆明园自1707年修建以来,在东西方建筑艺术融合、民族历史文化收藏等方面有着独特价值。在此基础上开展的一系列文创活动“试水”之初,即获得广泛关注和好评。“这标志着圆明园文创产业首次开始运作,其历史文化开发将迈入新篇章。”圆明园管理处文创科科长庞晓寒在接受本报采访时指出。

  ■史料记载成为依据

  圆明园文创产业以“大力度扶持投入,独特品牌,多样定位”为目标。以传习所授课老师为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梁勤璋、北京西城区美协副秘书长李德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曹海波等艺术大咖云集,圆明园对这一活动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不仅如此,圆明园还把“史料记载和古迹遗址”作为文创源头。“这张并蒂莲盘锦图案源自文物残片上的花纹。”文创科一位工作人员指着文创市集上巴掌大的圆形陶瓷餐垫说。此外,据工作人员介绍,传习所“宫廷插花”活动的清代插花技艺主要源自《雍亲王题书堂深居图屏》中的插花造型。而《雍亲王题书堂深居图屏》专为圆明园订做,表现了初期园内实景。可以说,文创产业是以圆明园文物文化为核心的传统历史文化教育传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接下来,庞晓寒透露,圆明园将在清代皇家文化上发力,增加传习所一系列连续课程,形成传统技艺的历史渊源、手工技能、内容拓展等全链条文化体验。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