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明年亮相

北京晚报2017-09-07 09:44:57

  原标题: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明年亮相

  本报讯(记者叶晓彦)昌平正式启动大运河文化带保护传承利用建设,将先期重点推进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永安古城历史文化展示、居庸关长城历史文化展示等9大项目的建设,“龙泉漱玉”景观、白衣庵、古戏楼等景观将重现市民眼前。

  “在全市16个区中,昌平是唯一涉及大运河文化带、长城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三个文化带建设的区,同时还有明十三陵、居庸关等世界文化遗产以及白浮泉、银山塔林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昌平区政府相关负责人今天介绍,为了切实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任务要求,昌平区专门设立了明十三陵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组、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组、长城文化带建设组、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建设组、历史文化地标建设组等专项工作组,并制定了《昌平区大运河文化带保护传承利用重点项目清单》和《昌平历史文化地标建设重点任务清单》。

  在昌平区《大运河文化带保护传承利用重点项目清单》中,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建设被放在了首要的位置。这位负责人介绍,目前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的建设所在地是龙山度假村,根据工作进度安排,今年10月前将完成龙山度假村整体腾退手续和产权转让工作,为遗址公园的建设腾出用地。“我们计划按照‘一泉三庙一楼、两山两水两村’的建设构想,对遗址公园进行规划。”

  “一泉三庙一楼”指的是“龙泉漱玉”景观、都龙王庙、龙泉禅寺、白衣庵和古戏楼。都龙王庙位于龙山之巅,山门左侧砖墙上挂着写有“白浮泉遗址——九龙池、都龙王庙”的牌匾。元代郭守敬为引水济漕,引昌平龙山白浮泉,并在源头处修建了九龙池,泉水自青石雕刻的九个龙头流水口喷涌而出,得“龙泉漱玉”之誉,是燕平八景之一。遗址公园建设不仅要再现“龙泉漱玉”景观,还将实现都龙王庙的保护、龙泉禅寺的修缮、白衣庵的重建和古戏楼的恢复。昌平区还将对遗址公园附近的化庄村进行棚户区改造,加强周边环境整治,使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与昌平万亩滨河森林公园实现有机连接,并对白浮村临近京密引水渠地段加强环境整治和绿化美化。整体项目预计在明年10月亮相。

  除了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昌平区大运河文化带保护传承利用建设还包括打造白浮瓮山河(京密引水渠)文化景观带,依托大运河源头、白浮瓮山河的水文化历史资源,建设水文化博物馆等。

  昌平历史文化地标建设主要包括历史文化印记工程、文物古迹的抢救修复与保护利用、历史文化游览线路打造工程三大类。其中,历史文化印记工程将再现明十三陵历史风貌,展示永安古城历史文化,传承居庸关长城历史文化和南口老工业文化,再现燕平书院和昌平文庙及十三陵水库公园风采、关沟七十二景昌平段景观;文物古迹的抢救修复与保护利用涵盖了朝宗桥、巩华城、银山塔林、小汤山行宫、佛岩寺、玉虚观、南口抗战遗址公园以及传统村落、特色文化村落和昌平州县治所村落;历史文化游览线路打造工程则将围绕明文化、红色文化、老工业文化、军事文化、寺庙历史文化等主题,策划打造5条特色文化游览线路。

  相关负责人介绍,首批9个推进项目已经确定,分别是大运河源头风貌再现、永安古城历史文化展示、居庸关长城历史文化展示、燕平书院和昌平文庙再现、南口老工业文化保护、佛岩寺抢救性修复、朝宗桥抢救性保护利用、重要历史文物遗迹标识、传统村落和特色文化村落及昌平州县治所村落修缮保护。

  根据清单安排,今年10月底前,昌平将完成白浮泉遗址腾退工作,12月底前,龙山度假村将整建制移交区政府,文物修缮工程将同时启动。明年上半年推进白浮泉遗址、都龙王庙修缮工程,下半年启动龙泉禅寺整治修缮和白衣庵、古戏楼复建。预计明年初,永安古城历史文化展示开始施工,10月完工。居庸关长城历史文化展示目前正在撰写展陈内容大纲,明年12月底完成布展。今年启动燕平书院和昌平文庙相关史料收集,完成选址,2020年完成整体复建。2019年完成佛岩寺上下寺抢救性修复,完成G6辅路新桥建设,朝宗桥将正式进行腾退,2020年完成文物修缮,正式对公众开放。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