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江苏频道报道(张袁):8月18-20日,“罗麦杯”第三届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决赛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行,高隐身、高机动的未来无人飞行器,实现海空监视与反潜的太阳能旋翼飞行器,可通过脑电波控制的四旋翼无人机等各类新式无人机亮相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据了解,本届大赛以“创新设计 飞向未来”为主题,大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是空天领域研究生成果展示、创新交流和友谊绽放的高水平平台。本届大赛共有全国78个高校和科研院所的442支队伍、1786名研究生报名参赛,经专家评审,最终100支团队参加决赛,参赛单位和研究生数量、作品类型均有新的突破。
空中眼镜蛇:高机动无人飞行器
孙之骏来自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宇航学院,此次带来了团队作品“空中眼镜蛇”。孙之骏表示,无人机由于没有驾驶员过载的限制,具有较强的高过载、大加速度机动潜力。在高机动大迎角和侧滑角过失速飞行中,无人机气动参数的测量范围及精准度均存在一定局限性、常规气动舵效率降低甚至反效,已无法满足无人飞行器控制需求。
“空中眼镜蛇”高机动无人机设计概念旨在设计一种具有高隐身性、高机动性和敏捷性的未来无人飞行器。从探索新型高机动无人机设计方案入手,改进了无源流体式推力矢量技术,研制了基于多孔分布式精细流动控制方案的新型无源流体推力矢量动力装置,实现了推力矢量的连续偏转控制;同时利用多孔二次流的控制设计方式,可降低发动机尾焰红外信号强度,提升隐身性能。利用基于微型嵌入式大气数据传感技术的飞行FADS系统,赋予无人飞行器大迎角、大侧滑角高精度飞行参数实时测量能力,赋予系统飞行姿态与大气参数的实时掌控能力。
高机动无人机 摄影 张袁
海空巡弋者:海空监视与反潜太阳能旋翼飞行器
传统声呐浮标投放之后位置固定,无法实时跟踪探测潜艇;同时自身携带的电池容量有限,难以长时间执行探潜任务……针对这一系列问题,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宇航学院博士四年级学生武明建和他的团队研发了一种可重复使用、隐蔽性强、机动灵活性好、可自行充电、易于携带的海空监视与反潜太阳能旋翼飞行器。
武明建介绍,该飞行器具有防水功能,可携带声呐与磁探仪等设备执行反潜探测任务。飞行中采用太阳能电池与蓄电池相结合的形式供电,以增加飞行时间,扩大执行任务区域范围。相比传统空投声呐浮标,采用该飞行器携带声呐设备进行反潜探测的设计方案,具有更好的机动灵活性。该飞行器采用蓝色太阳能电池供电,与海水颜色接近,海上悬浮执行反潜探测任务时具有较好的隐蔽性,可长时间潜伏在任务区域执行任务,可用于执行海空侦察与监视、水声通信与导航定位、反潜探测与跟踪等任务。未来可通过多机协同布置声呐阵列,实时跟踪监视水下目标,解算目标位置,提取目标特征信息进行分类识别,提高了获取潜艇位置信息的精度和准确度。
海空监视与反潜太阳能旋翼飞行器 摄影 张袁
脑电波控制四旋翼无人机 摄影 张袁
脑机对接:脑电波控制四旋翼无人机
随着控制技术和理论的发展,无人机飞控技术经历了从经典控制技术到现代控制技术,再到智能控制技术的发展阶段。控制技术发展至今,利用大脑直接控制的方式来实现无人机的脑控技术也应运而生。电子科技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刘磊讲师和他的团队带来的脑电波控制四旋翼无人机实现了无人机在空中巡航的飞行轨迹完全由人脑控制,完全不需要外界的辅助手段,是真正意义上的大脑自主控制飞行方式。
刘磊表示,脑-机接口系统通过采集能够反映使用者意图的一系列大脑神经活动信号,再通过一系列信号处理算法、特征提取算法和分类算法等,构建解码出特定大脑信号模式,并将它们转译为外界设备可识别的控制指令。此项项目可运用于脑瘫病人大脑的训练和刺激性治疗;帮助丧失了自主控制肌肉能力的人士控制服务机器人;还能够在对人类生命健康构成威胁的情况下进入危险区域代替人类进行工作,从而达到减少人类在高危环境下工作的伤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