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消费结构不断转型,消费品质不断提高,回顾北京5年消费发展史,2012年,北京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7702.8亿元,2016年社零额一举突破一万亿元,达到11005.1亿元,规模增长近50%,年均增速达9.3%。北京已连续九年位居全国最大的城市消费市场地位。
消费渠道更丰富
网上零售额增长近4倍
最近,市民崔女士刚刚搬入新家,她发现,搬家的整个过程都已离不开互联网。“在互联网搬家APP上下单,立马就有人接单。”同时,崔女士也不必再特意腾出时间到实体店选购家居用品。互联网已经渗透进生活的方方面面。
五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市民的消费渠道日益丰富。来自市商务委的数据显示,2012年,北京实现网上零售额596.8亿元,到2016年,已经达到2049亿元,同比增长近4倍。
在政策的引导下,市民的消费观念较以往也发生了改变。2015年,北京启动实施为期三年的节能减排政策,对线上线下购买节能减排商品的消费者给予最高800元的补贴,引导绿色消费理念。调查显示,2016年,超七成消费者购买过节能减排商品。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生存型消费,正在向满足更高品质需求的发展型消费转变。
开店更便捷
新增便民商业网点3140个
在位于呼家楼的民生大厦一层,罗森便利店成为了附近上班族经常光顾的地方。便利店虽然面积不大,但“五脏俱全”,除了各种零食饮料和小商品,店里还有一块区域专门售卖热餐和关东煮。这样搭载简餐的便利店在北京已经遍地开花。
“过去便利店搭载热餐需要多个部门层层审批,北京通过不断放宽审批条件,简化审批流程,让便利店拥有了更多的发展空间。”罗森(北京)有限公司公关部高级经理周国宇告诉记者。
“以前从申请环保部门审批到办完营业执照,需要四五个月,现在最多两个月就能开新店。”周国宇说,自2016年11月3日起,外商投资企业在京设立零售店铺无需到商务部门申请批复,只要符合工商部门的规定就能注册营业执照。
为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健康有序发展,2015年北京正式出台《北京市提高生活性服务业品质行动计划》,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新建和规范提升蔬菜零售、便利店、早餐等8项基本便民商业网点3140个,基本便民商业网点在城市社区覆盖率达到86.8%,城六区城市社区覆盖率达到100%,消费便利度明显提高。
服务更综合
便民服务综合体建成40家
在东城区东花市北里社区,陪伴附近居民20多年的东花市北里菜市场已经焕然一新。经过市场疏解和升级改造,如今的地下空间摇身变为社区商业便民服务综合体。不仅销售各类生鲜产品、熟食,还引入了便利店、花店和社区服务站,提供针头线脑、文具、灯泡等小商品,从前市场中的修鞋、裁缝、钟表修理等特色老商户也被保留了下来。
随着非首都功能的疏解,许多体量较大的社区腾退空间都纷纷转型便民服务综合体。市商务委主任闫立刚表示,作为一种新兴的社区商业业态,便民服务综合体通过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商品和一站式生活服务,提高了社区商业的便利度和集约化水平。目前全市已建成40家便民服务综合体,市商务委将继续引导生活性服务业品牌连锁企业进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