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松在工作中。
刘伯松(中)在指导劳模创新工作室成员。
开栏的话
自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后,一年来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也成为中国发展语境中的重要概念。
推动中国成为制造业强国,技术工人承载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一个充满活力的创新中国,离不开天马行空的“磅礴才气”,也需要脚踏实地的“匠心独具”。倡导工匠精神、呼唤匠心归来,正在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在我们身边,更不乏秉持工匠精神之人:他们在平凡岗位上几十年如一日潜心研究,看似是非常普通岗位,却用精湛的技艺、专注的精神,参与着我国最尖端的科技项目。
中工网从今日起,推出《大国工匠·名人堂》专栏,带你走近更多平凡又伟大的职工,希望引导更多人坚守内在、坚守创造,让认真、敬业、执着、创新成为每个人的职业追求,让中国制造更加自信地傲立于世界。
他像一名老道的中医,望闻问切,为各种机器设备诊脉。
他是一名忠实的管家,精打细算,把废弃部件变废为宝。
在跟电子和机械打交道,他如醉如痴,乐此不疲。他就是全国劳模刘伯松,哈尔滨铁路局哈尔滨工务机械段检修车间电气检修班组工长,17年来,检修铁路大型养路机械968台次,为企业节约了配件支出千万元。
刻苦钻研,练就一手电气绝活
很多人都在惊叹铁路日新月异的变化,坐着高铁,体验着动车组的舒适和风驰电掣,很少有人知道这背后刘伯松所从事的这个工作。他是“修火车头”的,但他修的车头不拉乘客,也不载货。他修的捣固机、整形车、清筛机、稳定车、打磨车分别负责铺设钢轨、更换枕木、整修线路、调整路基和道床。
检修电路板,刘伯松可以说是铁路系统第一人。大型养路机械电路板和传感器是非常精密又易损的配件,集成度高,一块电路板上有芯片、放大器、电容、电阻、保险、三极管等零件上千个,以往坏了没人会修,也没人敢修,都是更换新件,旧件报废。刘伯松看着这些“崭新又昂贵的废品”少则几千元,多则近万元的配件报废十分心疼,就琢磨着能不能修复,他凭借从小爱好修理电器的底子,查阅大量技术资料,经过无数次试验与失败,终于把以前没人敢做、甚至是没人去想的难题攻克,刘伯松发现电路板的病根,一般都是因为软件乱了,工作温度过热引起的,板上运算放大器的参数随温度变化而升高,从而导致电路板上部分零件烧结、损坏,经过反复比对和论证,换上高精度、低温漂的放大器,问题就解决了,成本仅需200元,就解决了上万元的大事。据统计,他一年就维修了40多块电路板、70多台传感器,经现场使用,工作正常,反馈情况良好。
类似的小发明、小革新还有20多项。AT3500型暖风机是大型养路机械上一套独立供暖系统,由于哈尔滨冬季的极寒天气,故障不断。有时一台暖风机同时出现多个毛病,常常刚修完装到车上又得拆下来。刘伯松看到机车内操作手由于没有暖风双手冻出了口子,渗出了鲜血,疼在心里。他通过查阅大量技术资料,设计建造了室内暖风系统实验台。暖风机修完后,在实验台上测试,再装到车上,使暖风机一次修复率从50%提高到100%.大型机械的传感器调试,需要不停地用手控制电子摆采集数据,测试一根线,得弯30多次腰不说,由于动作不一样数据误差也大。刘伯松将这套精密设备革新,由手控改为脚踏式控制,使测试动作更加合理,提高了数据的准确度。
“伯松,你办法为什么总是那么多呀”?面对同事们的问题,刘伯松笑着说:“都是让设备故障给折磨的,遇到了难题,就忍不住天天琢磨,就有灵感了。”刘伯松就是这样给机车看病问诊的,同事们都称他为“铁路神医。”
坚守岗位 24小时随叫随到
工作中,随着创新产品和攻关项目的不断增加,刘伯松的牌子亮啦,雅号也多了。
刘伯松技术水平高,同事都戏称他“刘大拿”,但这位大拿从不“拿大”,一点架子也没有。有一次一台清筛机在外地施工坏了,需要连夜修理,否则第二天就得停工。领导找到刚下班的刘伯松说:“伯松,你去一趟,路程有600多公里,我给你派台小汽车。”刘伯松说“还是火车快,我坐火车”。当晚,带着工具就去了火车站,正赶上暑运,火车上一个座位也没有,他自带小马扎,坐困了就打个盹。下车后他来不及休息,立即投入到工作中,故障迎刃而解。现场其他机车的师傅们听说他来了,也都请他帮助调试设备。他二话不说,检修查看,满足所有人要求,宁可自己坐夜车、没座位,也不让大伙失望。
铁路人都知道,在铁路线路维修中,对干线进行“开天窗”封闭区间施工作业,是严格受到时间限制的。一旦机械发生故障不能作业,就影响了“天窗内”的作业量,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领导果断成立110紧急故障抢修平台,刘伯松和班组的成员,同时被纳入了这一平台工作,手机保持24小时畅通无阻,做到现场随叫随到,在最短时间内为现场排除故障。从而达到了在有限的时间内增加有效工期的目的。
“当了“大拿”就不能愧对这个雅号,这里既有工友们对他的肯定,也有对他的期待。”刘伯松说。
发扬劳模精神成就“花开满园”
作为劳模,刘伯松深知“一花独放不是春”,如何把自身的技术专长传给徒弟、传给工友,助推更多青工成长成才,是一名班组带头人应该具备的胸怀和责任。
2014年7月,刘伯松工作的检修检测班,被黑龙江省命名为“刘伯松劳模创新工作室”。这给他带来莫大的鼓舞和动力。针对不同设备故障、遇到的难题,刘伯松与班组职工一起研讨,为了给单位节约成本,能修的就修、不能修的就找替代品。捣固车上的液晶显示器是奥地利生产的,由于震动或磨擦等原因,内部电路极易损坏。以前处理的方式都是换一整台原装液晶显示器,费用很高。为了能找到既实用、又便宜的替代品,刘伯松成了电子市场的常客,经过查找和对比液晶面板资料,终于找到一款参数基本一致的产品,经过测试,这款产品比原装的还坚固耐用,不仅换代成功,还解决了容易引发显示器损坏的难题。
一勤天下无难事,功夫不负有心人!刘伯松经常拿这句话鼓励创新工作室成员。凭借不断超越自我、挑战技术高端的劲头,他们白天在工作岗位上相互学习各种机械的检修技术,积累实战经验;下班后就把休闲娱乐、度假旅游的时间全部用于学习上,先后组织开展学习了《大型捣固机机械设备维修和原理》、《机械设备工艺》和《电器设备原理》等大修机械检修方面的理论技术书籍。该劳模创新工作室还根据工作实际,组织开展了“关于大型养路机械配件和电路的改造”等多项技术攻关项目,先后实施6项技术革新,通过立项攻关,修旧利废上百件,累计节支资金百万元。
面对未来,刘伯松说:“把份内的活干好,攻克更多的电气难题,把该解决的问题弄明白,就是我最大的快乐和享受。”(中工网记者朱晶晶 通讯员 胡文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