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奥地利林茨电子艺术中心艺术节与展览部总经理维罗妮卡•利布尔,分享了林茨市从传统工业重镇向科技创新枢纽转型的实践经验。这座以钢铁工业闻名的城市,在过去四十年间通过艺术、技术与产业的深度协作,探索出一条可持续的城市更新路径,为全球工业城市转型提供借鉴。
跨界共生:钢铁巨头的绿色突围
在城市转型中,林茨市形成了良好的共生生态系统。传统工业企业,如大型钢铁企业,积极寻求可持续发展路径,开展氢气利用、绿色钢铁制造等研究。文化部门在推动跨学科合作上发挥关键作用,吸引企业、学术界、公共部门和文化创意产业共同参与。这种合作不仅提升了企业创新能力,还增强了大众对企业的兴趣,一定程度缓解了欧洲技术人才短缺、吸引年轻员工难的问题。
数字之路:AI枢纽的进化逻辑
林茨市构建了传统工业企业与数字化企业的跨界“平衡生态”。过去十年,数字产业与传统产业相互促进,钢铁行业也实现了数字化转型。此外,林茨致力于打造人工智能中心,通过开设相关课程、聚集初创企业、设立文化机构和学术项目,不断加速城市更新。这条独特的“数字之路”,为林茨的数字化转型奠定基础。
资金杠杆:45年长跑孵化的可持续模式
资金支持是推动转型变革的重要因素。长达45年的持续投入是林茨转型成功的关键。资金来源包括地方机构和国家基金。以林茨电子艺术中心艺术节为例,30%-40%的公共资金投入,带动了60%-70%的私人资金,形成“公共资金撬动—商业价值反哺”的闭环。这种创新业态使林茨的文化科技产业形成自我造血能力,这表明文化与技术结合具有开发潜力,而且这种模式具备可复制性。
维罗妮卡•利布尔认为,北京科技产业发达,在文化与技术融合方面潜力巨大。林茨市的经验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借鉴,跨领域合作、数字化转型与资金合理利用,能推动城市在经济、科技和文化等多方面协同发展,实现可持续进步。
这座奥地利工业城市的实践表明,当艺术创造力与技术创新力形成深度共振,传统产业不仅能重获生机,更可能孕育出定义未来的新经济形态。在人工智能与绿色转型的双重浪潮下,林茨模式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另一种解题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