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未来数字新空间 创意中心咨询委员会在京举行
2025-03-31 国际创意与可持续发展中心

聚焦未来数字新空间 创意中心咨询委员会在京举行

与会专家和工作人员合影

  2025年3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创意与可持续发展中心(下文简称“创意中心”)咨询委员会会议在北京设计之都大厦召开。咨询委员们和与会嘉宾围绕“创新未来数字新空间,加强可持续发展和文化表达”主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并为创意中心工作计划与国际资源拓展建言献策。

聚焦未来数字新空间 创意中心咨询委员会在京举行

会议现场

  创意中心执行主任肖澜,创意中心咨询委员会主席、华南理工大学荣誉教授汉斯·道维勒主持会议。全球文化网络总裁、华南理工大学与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客座教授梅里·马达沙希,英国皇家学会工艺院院士、海南大学客座教授李诚,世界贸易网点联盟亚太区总干事卡洛琳娜·昆塔娜,奥地利林茨电子艺术中心艺术节与展览部总经理维罗妮卡•利布尔,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文化政策专业委员会主任张晓明,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副院长杨越明教授,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国际专家委员、中国前驻法国领事杨宝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助理王宇航教授等来自6个国家的10位咨询委员和专家出席会议。

聚焦未来数字新空间 创意中心咨询委员会在京举行

创意中心执行主任肖澜致辞

  肖澜主任在致辞中表示,感谢与会嘉宾对中心主办的第四届创意2030国际论坛的大力支持,专家们的精彩发言为数字时代的文化多样性保护提供了重要启示。本次咨询委员会围绕“创新未来数字空间”主题展开探讨,这一重要命题需要各方协作共同推进,创意中心愿为此搭建交流互鉴的桥梁。同时,肖澜表示,创意中心未来将深化使命定位,期待持续得到专家们的支持与合作。

聚焦未来数字新空间 创意中心咨询委员会在京举行

创意中心咨询委员会主席、华南理工大学荣誉教授汉斯·道维勒发言

  汉斯·道维勒主持会议并作主旨发言。他强调了“未来数字空间”对可持续发展、文化创意及文化表达多样性的重要意义,指出数字技术与文化的融合能够推动产业遗产复兴,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为艺术家、工程师等不同领域人才搭建创新合作平台。他特别提及科幻不仅是娱乐载体,更是激发想象力的文化表达方式,呼应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文化多样性保护的倡导。

聚焦未来数字新空间 创意中心咨询委员会在京举行

全球文化网络总裁、华南理工大学与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客座教授梅里·马达沙希发言

  会上,众多专家结合自身专业领域分享了深刻见解。梅里·马达沙希指出,数字空间已成为人类生活的基础环境,数字创新应服务于价值导向。她详细介绍了阐述了数字空间对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作用,同时列举了在目标4优质教育、目标8体面就业和经济增长、目标11城市可持续发展、目标13气候行动等多个领域的具体应用案例,强调科技创新需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紧密结合,同时注重包容性和伦理规范。梅里·马达沙希表示,每次技术进步都须指向更公平、繁荣的世界愿景。

聚焦未来数字新空间 创意中心咨询委员会在京举行

奥地利林茨电子艺术中心艺术节与展览部总经理维罗妮卡•利布尔发言

  维罗妮卡·利布尔结合奥地利林茨从钢铁之都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媒体艺术之都的城市发展转型实践,分享了在数字环境下塑造未来艺术空间的战略路径。她提出,应促进文化组织间的合作,展示多样化的文化表达成果,通过跨领域协作推动社会效益;加强学术界与文化机构的联动合作,推动创新项目发展;重视艺术表达对科技创新的催化作用,鼓励跨学科交流。

聚焦未来数字新空间 创意中心咨询委员会在京举行

著名导演、上海交通大学教授胡雪桦视频发言

  著名导演、上海交通大学教授胡雪桦通过视频发言。胡雪桦导演从影视创作角度剖析AI时代的技术变革。他指出,未来数字电影将为电影行业格局带来巨大变化。针对教育领域,他强调学生需重视基础认知构建,培养信息甄别与自我管理能力,同时积极拥抱人工智能技术,既要理解科学技术的底层逻辑,更需将其转化为文化创作工具。

聚焦未来数字新空间 创意中心咨询委员会在京举行

英国皇家学会工艺院院士、海南大学客座教授李诚发言

  李诚教授探讨了未来数字空间与物理空间的融合趋势,以及如何运用数字孪生等技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他建议北京充分利用文化底蕴深厚、人工智能行业领先和创意产业集积聚等优势,加强文化与科技的协同联动,构建数字化智慧城市,以应对城市发展挑战。同时他强调,在发展生成式人工智能时还应重视保护传统文化,以实现数字创新与传统智慧的共生共荣。

聚焦未来数字新空间 创意中心咨询委员会在京举行

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副院长杨越明教授发言

  杨越明教授结合开展2005年《保护和促进文化多样性公约》相关项目经验,深入分析了可持续发展框架下文化发展的挑战:一是需要明确化文化对社会经济的贡献;二是厘清“文化多样性”与“文化表达多样性”的区别,前者强调保护多元存在,后者侧重技术赋能下的创新呈现方式。她强调了创意中心在此领域的目标和使命,希望能够促进提升数字时代文化价值认知,同时普及数字工具,搭建技术专家与艺术家的协作平台。

聚焦未来数字新空间 创意中心咨询委员会在京举行

世界贸易网点联盟亚太区总干事卡洛琳娜·昆塔娜发言

  卡洛琳娜·昆塔娜分享了国际组织视角下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情况。她高度评价中国在文化科技融合领域的实践,认为创意中心发起的创意2030国际论坛、数字环境下保护与促进文化多样性案例征集等活动能够对其他国家,尤其是拉丁美洲、非洲国家起到前沿借鉴作用。同时强调各国在技术水平和文化交流方面仍存在差距,她呼吁加强国际合作与经验分享,将中国数字文化发展模式纳入全球治理框架,促进全球文化创意产业的平衡发展。

聚焦未来数字新空间 创意中心咨询委员会在京举行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文化政策专业委员会主任张晓明发言

  张晓明研究员结合自身经历,讲述了首钢园的变迁,并从理论研究角度阐述了数字技术对文化数字化的深刻影响。他指出,未来数字空间将带来全新生活方式,应积极重视文化资源数字化的重要性,同时以云南多元文化生态和网络文学创作生态为例,揭示数字技术如何赋能全民文化生产。

聚焦未来数字新空间 创意中心咨询委员会在京举行

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国际专家委员、中国前驻法国领事杨宝珍发言

  杨宝珍聚焦女性在数字时代的发展,介绍了数字技术在促进女性就业、教育、参与社会治理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并对未来数字空间建设提出了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文化资源数字化、培育“文化+科技”新业态、深化国际协作、完善数字治理机制等建议。

聚焦未来数字新空间 创意中心咨询委员会在京举行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助理王宇航教授发言

  王宇航教授结合国际经贸与青年教育相关经验指出,传统课堂需从知识灌输转向价值创造,通过人文关怀激活学生情感认知,培养人工智能无法替代的创意内核。他建议高校联动城市资源打造经贸与人文融合的实践平台,并借助虚拟技术构建全球青年可持续发展交流网络,使学生在跨文化体验中理解创意与商业的共生逻辑。

  此次咨询委员会会议为数字科技与文化创意的融合发展提供了广阔的交流平台,与会专家从不同角度,探索了构建未来数字新空间的实践路径。专家们的深入探讨为创意中心未来工作指明了方向,也为保护与促进文化多样性、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了智慧与力量。创意中心下一步将与奥地利林茨电子艺术中心、世界贸易网点联盟加深合作。

标签: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