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灿烂,科幻热潮再起!
3月28日至31日,由中国科协和北京市政府共同主办的2025中国科幻大会将在工业风与未来感碰撞的网红地标——北京市石景山区首钢园开启!
本次大会设置大会开幕式、专业性论坛、赛事类活动、产业促进活动和群众性活动等5个板块30余场活动。这些精彩纷呈的活动,各有哪些特色亮点?设置了哪些议程或项目?一起来看→
参会攻略
一、大会开幕式亮点
融合虚拟现实XR、裸眼3D、沉浸式空间投影等技术,结合高清晰度渲染影像,营造身临其境的独特体验。
议程:设置科幻主题秀、领导致辞、2025中国科幻产业报告发布、 “科幻·中国”大咖说、启动“科幻合作伙伴”计划等环节。
二、专业性活动亮点
聚焦前沿技术与科幻跨界融合,科幻与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未来交通等话题,策划11场高质量论坛,邀请40余位国际学术权威同百余位内地科幻专家、产业代表共聚一堂,探讨行业发展热点,交流关键共性技术。
★ 促进科幻电影发展联系机制第五次会议(闭门会议)
★ 前沿技术与科幻跨界融合论坛
聚焦人工智能驱动产业变革的前沿趋势展开深度研讨,共同探寻科幻文化全球化传播的创新路径。
★ 第四届创意2030国际论坛
重点关注数字技术赋能科幻产业发展,助力文化多样性保护。
★ 科幻+人才专题论坛
重点聚焦科幻人才培养,重磅推出“科幻复合型人才培养计划” 项目,探讨跨界人才培养新模式。
★ 2025中国科幻研究中心成果发布会
详细解读《2025中国科幻产业报告》,全面梳理产业现状,深入分析发展趋势,探讨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 科幻+人工智能专题论坛
深入探讨科幻与人工智能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科幻如何塑造并影响人工智能的发展。
★ 元宇国际科幻论坛
多位国际科幻作家、汉学家、译者、专家等,与国内科幻作家,共同交流互动,寻找科幻的本土性与世界性。
★ 科幻+生命科学专题论坛
解码科幻灵感与科技突破的共振路径,从基因疗法到意识上传,共绘生命科学的未来图谱。
★ 科幻+未来交通专题论坛
将揭开技术革命与科幻想象的共生关系,在无人机物流、超回路列车等前沿领域,绘制未来交通新图景。
★ 2025第八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幻创作研究基地年会暨学术论坛
围绕科幻文学创作的“科幻+”趋势:古典与未来的对话、科幻教育与培养未来科学素养的融合路径等展开讨论。
★ 科技创新与科幻文学创作论坛
深入研讨科技创新重塑科幻文学内容与形式的路径、科幻文学对科技创新的反哺机制,以及借助科技拓展科幻文学传播范围与受众群体的策略,促进二者协同共进。
三、赛事类活动亮点
★ 北京科幻之夜暨科幻星球盛典
首次设立科幻星球大赛并面向全球征集,搭建国际化科幻交流平台,激发科幻产业的创新活力和持续发展动能。
议程:通过影片推介、颁奖、科幻影视项目推介等环节,展现中国在科幻的影响力和发展成果。
四、产业化活动亮点
首次设置产业活动板块,搭建投融资对接平台,推动科幻与游戏产业深度融合,为产业上下游搭建全产业链合作桥梁,优化服务促进更多项目落地。
★科幻游戏产业发展大会
推动科幻与游戏产业的深度融合,探究前沿技术在科幻游戏中应用,挖掘科幻激发游戏创新驱动力潜能,为科幻游戏产业上下游搭建合作桥梁,促进资源高效整合,推动项目顺利落地。
★科幻产业投融资大会
聚焦沉浸式技术、内容制作和AI在科幻领域的创新应用,设置新品发布、项目签约、融资对接等环节。
★石景山区青少年科幻大师课
搭建一个青少年与科幻大师交流互动的优质平台,激发青少年对科幻的热爱,提升青少年的科幻创作水平,为中国科幻事业的未来发展储备人才。
★科幻产业项目路演活动
为优质科幻项目与资本方搭建资讯桥梁,提供对接服务,激发更多创新思维可行性,促进项目落地。
五、 群众性活动亮点
举办具有鲜明科幻特色的配套活动,策划贯穿全年的群众性活动,拉动特色消费,打造“时尚+酷玩”的科幻体验。
★ 潮幻奇遇季
通过航空主题特展、科幻体验和消费活动等多种模式,让更多公众体验科幻科技魅力,激发科学兴趣,创造全年龄受众的活动体验和消费场景,构筑潮幻奇遇季消费新生态。
★ 幻聚・多维宇宙 —— 沉浸式科幻展
展览结合VR、智能穿戴、AI、科幻道具、神兽雕塑等多种技术与装置,从太空到地宫,从史前到未来,从刘慈欣到山海经,一场超越想象的科幻奇遇!
★ 科幻机甲展
首钢四高炉南广场将在会期展示多款科幻机器人机甲,吸引公众对科幻世界充满好奇与向往。
★ 科幻市集
打造大学生原创及二创科幻作品专属市集,同时也为创作者们提供一个交流和展示的优质平台。
★ 作家签售会
为科幻迷提供全面的签售服务与丰富的参会体验,一起为读者精彩呈现知名科幻作家的签售活动。
★ 首钢园科幻游园体验
中国科幻大会期间,首钢将点亮夜景灯光区域。同时围绕一高炉·SoReal科幻乐园、咪咕数智竞技科技体验中心等园区地标性点位,让观众和市民近距离体验文化科技融合新业态。
★ 科幻创新之旅
设置工业遗迹·未来创想、古道新韵·科技新生两条游览路线。
来源:北京科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