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 成都大运会背后的每一个你
来源:四川日报  |  2024-02-07 10:13:29

  

致敬 成都大运会背后的每一个你

   

  

致敬 成都大运会背后的每一个你

   

  

致敬 成都大运会背后的每一个你

   

  

致敬 成都大运会背后的每一个你

   

  

致敬 成都大运会背后的每一个你

   

  

致敬 成都大运会背后的每一个你

  大运村参与物资保障的团队。

  

致敬 成都大运会背后的每一个你

  成都大运会东安湖体育公园体操场馆中心团队部分成员合影。

  

致敬 成都大运会背后的每一个你

  赛事期间保障大运公交的工作人员在检查车况。

  

致敬 成都大运会背后的每一个你

  成都大运会博物馆建设专班团队部分成员。

  

致敬 成都大运会背后的每一个你

  刘凌琳 成都大运会执委会体育竞赛部(反兴奋剂部)竞赛处工作人员

  

致敬 成都大运会背后的每一个你

  刘源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成都供电公司职工

  

致敬 成都大运会背后的每一个你

  周玥廷 大运会火炬传递执行负责人

  

致敬 成都大运会背后的每一个你

  王婧怡 大运会开幕式上的“领跑者”

  

致敬 成都大运会背后的每一个你

  李岸羲 大运会语言服务处工作人员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雷倢 吴亚飞

  2月5日,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名单在媒体公布。一群默默付出的个人和集体收获了属于自己的“蓉光”。

  四年精心筹备,一朝精彩呈现。

  2023年8月8日晚,东安湖畔,燃烧12天的大运会圣火缓缓熄灭,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圆满结束。成都兑现了庄严承诺,将一届充分展现国际标准、中国风格、巴蜀韵味的国际体育盛会带给世界。时任国际大体联代理主席雷诺·艾德表示:“全球大学生运动员在成都享受了一场精彩绝伦的大运会。”

  无奋斗,不青春。成都大运会期间,来自113个国家和地区的6500余名青年运动员挥洒汗水、奋勇争先,奉献了一场场扣人心弦的比赛。我们记住了张雨霏、覃海洋、曹茂园、邹敬园、吴艳妮……他们永不言弃,不断超越自我,赢得无数掌声与喝彩。

  无付出,不青春。志愿者们恪尽职守、任劳任怨;天气预报员与天“对话”,在风云变幻中寻找规律;媒体记者行色匆匆,健步如飞,奔走在赛事现场……我们赞叹运动员努力拼搏的同时,也致敬幕后这些“最可爱的人”。他们的努力和付出,应该被更多人看见和了解,他们的故事,值得被更多人点赞和铭记。

  无梦想,不青春。成都大运会两次延期,四川及成都始终坚守对国际大体联大家庭和世界青年大学生作出的庄重承诺,一群人锲而不舍,因势而变,攻坚克难,让大运之火闪耀天府。

  总有一群人在默默付出

  2019年7月14日,国际大体联会旗徐徐降下,从那不勒斯市交接到成都市,大运会正式进入“成都时间”。建场馆、招募志愿者、保障交通……一座城、一群人为大运会动了起来。

  涓涓细流,汇聚成河;点点星光,照亮夜空。青春的盛会,离不开无数幕后服务者的付出。

  567项,这是成都大运会保供电各种细化方案的总数;160余万公里,这是成都大运会交通保障团队安全驾驶的距离;775万小时,这是成都大运会赛事志愿者“小青椒”奉献的志愿时长。

  我们不会忘记,每一场比赛、每一个环节、每一处温暖,都离不开参与其中的每个人的付出与努力。

  成都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喉科门诊医生兰德在大运村医疗中心承担医疗保障工作。从7月10日进村到大运会结束,兰德一直驻扎在大运村里。

  他告诉记者:“跟普通门诊不同,大运会期间,有些比赛在晚上进行,运动员和代表团成员回到大运村比较晚,考虑到他们可能有非急诊的就医需求,因此门诊开放时间延长到了晚上11点。”

  我们不会忘记,为保障赛事正常进行提供各种支持的幕后工作者。

  成都大运会首金诞生于武术项目。从去年5月开始,成都大运会武术项目竞赛助理刘凌琳的主要工作就是“巡”。巡每个场馆、巡每间功能房,发现问题立即整改,问题解决后再巡一次。她说:“四年来,大运会已经在我的脑海里预演了成千上万遍。想把各种细节都做得更好,所以总是反复思考我们的方案、流程和应急预案。”我们不会忘记,那些热忱、专注的身影,他们兢兢业业,尽心尽力,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作为第一批进入成都大运会执委会的工作人员,成都大运会执委会外联部语言服务处工作人员李岸羲全程参与了申办、筹办大运会。她参与编写《成都大运会英文书写规范》,统一和规范了大运会英文行文风格,提升了整体译文质量。1200万字,这是她和团队为大运会翻译文件的字数。

  我们不会忘记,每一次的直面挑战、突破创新。我们不会忘记,每一位勇敢担当、行而有力的大运人。我们更不会忘记,2100多万成都市民的理解、参与和包容,汇聚成了办赛营城的磅礴力量。

  总有一群人在成就梦想

  “成都大运会非常精彩,让我们每个人都实现了梦想。”2023年8月8日,在成都大运会所有比赛收官时刻,时任国际大体联代理主席雷诺·艾德表示,“成都成就梦想”这句话对每个人都适用。

  对办赛、参赛人员来说,成都大运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盛宴,更是他们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节点、一次难得的历练、一个圆梦的舞台。

  赛场上,运动员们不断突破自我,成就了赛事的精彩,也成就了梦想。赛场外,大运会也照亮了每个参与者的梦想。青春,是值得铭记的。

  有一个青年群体贯穿这场青春盛会的始终,“小青椒”是他们共同的名字。2万余名来自36所高校的大学生组成了这支成都大运会志愿者队伍,他们身着白色为底、绿色点缀的服装,以热情专业的服务给大家留下了难忘印象。“一个人,一辈子没有太多机会能把自己‘青春最好的那几年’投入这种大事上。”“小青椒”陈丹妮说。“回到学校后,我主动请缨当了年级长,尽管这是一个全新的挑战,但有了成都大运会的志愿服务经历,我相信我能胜任。”“小青椒”许慧琳说。

  青春,是用来逐梦的。

  大运会闪耀了他们的逐梦之路。东安湖畔,“一场三馆”可以见证,成都大运会只是这座体育公园热闹的开始,自大运会结束以来,文体赛事等活动接连不断,延续着“后大运时代”的精彩。“在办赛过程中,我们见证了运动员们的拼搏与励志,感受到了体育精神的魅力,也激发了内心深处的激情。”成都大运会东安湖体育公园体操场馆中心礼宾接待经理葛君表示,自己将会把这种拼搏精神带入工作生活中,为实现更多梦想而努力奋斗。成都,成就梦想;而每一个梦想,也成就这座城市。盛会落幕,但是大运会留下的精神,将继续指引我们前进。

  先进集体

  成都大运会执委会大运村部设施与后勤保障处

  服务保障大运村的“幕后英雄”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吴亚飞

  大运村于2023年7月22日开村,8月11日闭村,每日24小时运行,是大运会赛时运行时间最长、服务客群数量最多、涉及业务领域最广的非竞赛场馆。大运村的顺利运行,离不开村里的“幕后英雄”团队。

  在大运村部设施与后勤保障处,有这样一张记录表:开村期间,物业维保处理报修2203单,清运垃圾23737桶,提供会务服务352场,村内交通环线总载客量约28.9万人次,累计发车班次约1.24万次,物资交接、发放、管理50余万件……这一串数据背后,是大家的付出和心血。

  大运村部设施与后勤保障处,由张繁、李洪、孙雯祥、刘刚、刘颖、李航、康志强7名成员组成,他们来自不同单位、不同岗位,因大运结缘。设施与后勤保障处处长张繁是他们中的“老大哥”,从2019年3月就加入大运会筹备工作。

  负责大运村规划建设和物业维保的是刘颖,621人的物业维保团队在她的带领下,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大运村开村期间,正值成都酷暑,户外作业人员更是面临“烤”验。让刘颖难忘的是这样一幕:“见到高温酷暑下工作的环卫人员非常辛苦,路过的不少运动员把徽章取下来,别在他们身上,向烈日下的劳动者致敬。”

  8月11日上午,成都大运村送走最后一批客人,正式闭村。孙雯祥记忆犹新,“大家眼中噙满泪水,紧紧拥抱着身边的伙伴,既有不舍,更有骄傲!”

  成都大运会东安湖体育公园体操场馆中心

  “小白”们在“角色扮演”中成长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陈昊

  凛冬,气温骤降,王晓穿着冲锋衣招呼着记者,“天气冷,场馆倒是热闹得很呢,几乎每周都有演艺活动。”

  王晓是成都大运会东安湖体育公园体操场馆中心宣传及转播经理,他说的“场馆”,是东安湖体育公园多功能体育馆,也是成都大运会体操比赛场地。

  说起成都大运会,王晓坦言,“自己是从‘小白’开始的。”3年前,王晓进入团队时,“场馆如何运行、运动员有什么需求,礼宾接待、后勤保障该做什么,都不知道。我们反复进行角色扮演,以运动员、嘉宾、记者的身份模拟演练,赛前开展60场培训,举行了55场演练。”

  体操场馆中心分为12个工作组,如何协同合作?王晓提到了工作中的摩擦,“这种摩擦有时候很激烈,组与组之间会故意找茬,目的就是为了查漏补缺,提升应变能力和服务保障水平。”王晓说。

  一场硬仗检验了团队执行力。成都大运会开幕前夕,多功能体育馆作为开幕式备用场地进行全要素演练。体操场馆中心接到任务后,第一时间成立200余人的指挥运行团队,不到72小时,体操场馆中心完成功能房间布置、客群接待流线划定等任务。

  成都大运会期间,体操场馆中心高质量保障体操项目19场比赛,共接待运动员2200余人次、媒体记者800余人次,累计服务观众9.6万人次。

  成都公交集团新城市巴士有限公司

  他们保障车辆安全运行160余万公里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蒲南溪

  “他们离开大运村后,专门给我发了条信息,非常感谢我们的交通服务。”成都公交集团新城市巴士有限公司赛会事业部组织保障专员何浪接受采访时,谈到印象最深的就是日本代表团离开时,对大运会期间公交调度工作的认可。

  在大运会赛事期间,该公司组织5400余人的专业团队,为国内贵宾、境外嘉宾、大体联大家庭成员、参赛代表团、媒体、技术官员、志愿者等群体约18000人,提供抵离、赛训、执裁、采访、开闭幕式、文化交流活动等专项交通保障服务。如此庞大的工作量,迅速有效的交通调度尤其重要。赛事期间,在大运会交通保障服务中心会议室内的智慧大屏上,可以看到大运会场馆交通运行情况。

  “大屏可以实现对大运会交通保障情况进行实时动态监测与预警。”成都市公交集团大运会交通保障执行组运输调度部运行主管吴志强介绍,精准的“秒级调度”也是通过这套系统实现的。有高效的调度,还有暖心的服务。“有个选手坐错线路,但是他的比赛半小时后就要开始,我们立即派出应急车及时送过去。”场馆调度中心副部长付磊介绍,比赛期间每个场馆都准备了5到10辆应急车。

  在整个团队的协作下,2950余台各类型保障车辆共计服务客群32万余人次,车辆安全运行160余万公里,实现了“零懈怠、零盲区、零事故、零差错、零纠纷、零遗憾”的大运会交通保障目标。

  成都大运会博物馆建设专班

  每一件藏品都来之不易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陈昊

  2200余件实物藏品、8万余份文献影像等资料……每天,成都大运会博物馆都会迎来许多游客参观。

  “在这里不仅可以了解大运会的整个历史,也能了解大运会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成都大运会博物馆协调处处长曾浩是博物馆建设的全程参与者,说起藏品如数家珍,“这里有一件第14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前南斯拉夫举行)的吉祥物,我们找了很长时间,历时3个月才运到成都。”收集藏品,是成都大运会博物馆建设专班的主要工作之一。从2019年开始,曾浩和同事们先后到北京、广州、上海、武汉等国内10余个城市寻找往届大运会的火炬、吉祥物、邮票等藏品,“联系了很多民间博物馆、民间收藏家,甚至是逛地摊。可以说,每一件藏品背后,都有我们的努力。”成都大运会博物馆藏品征集专员杨皓盛说,专班成员还先后到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博物馆、杭州亚运会博物馆、成都博物馆、三星堆博物馆、四川省体育博物馆取经求教。

  成都大运会博物馆位于东安湖体育公园内,展厅面积约3300平方米,是西部地区首个以赛事命名的博物馆,于2023年7月24日正式开馆。自成都大运会博物馆开馆以来,便受到市民、游客热捧。去年的中秋国庆大假和今年元旦假期,成都大运会博物馆每天游客络绎不绝,截至目前,该博物馆已累计接待市民、游客12万余人次。

  先进个人

  让“女侠”最感动的时刻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肖莹佩

  “你最感动的是什么?”成都大运会闭幕后,无数人这样问过刘凌琳。每一次,同样的场景都会在她脑中浮现。

  那是2023年7月29日上午,在城北体育馆举行的武术比赛产生了成都大运会首枚金牌。彼时,平日大家口中的大运“女侠”——成都大运会武术项目竞赛助理及武术场馆中心竞赛服务副主任刘凌琳,眼泪掉个不停。

  “女侠”的称呼由来已久。在刘凌琳自己看来,这是大家对她的爱称,“可能跟我的专业和性格有关。”

  自幼习武的刘凌琳,专攻太极拳、通背拳等项目,用同事的话说,从琳姐走路时大步流星的架势,就可以看出她的武术功底。

  在参与筹备大运会的日子里,刘凌琳除了担任武术项目、场馆中心的职务外,还有一个身份是成都大运会执委会体育竞赛部竞赛处工作人员。刘凌琳的行事风格雷厉果敢,能在不同岗位间快速切换角色,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大运“女侠”。

  “女侠”也受过伤。2023年7月中旬,场馆进行最后的细节调试。刘凌琳每天在城北体育馆里要走5万多步,这让她踝关节和膝关节旧伤复发。

  刘凌琳最想感谢的是自己的团队。“我们从陌生到熟悉,到配合得紧密无间,如果要打分,我的团队100分。”

  两束“光亮”背后的故事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肖莹佩

  精彩赛事离不开电力保障,刘源就是其中一名大运“保电人”。

  作为国家电网四川电力(成都)连心桥共产党员服务队队长,去年2月,他有了一个新的身份:党员服务队大运会保供电突击队队长。拥有“双重队长”身份的刘源说:突击队成立后,队员们几乎没有完整的周末,但大家“用心点亮一座城”的信念始终不变。

  用心体现在哪里?刘源多次讲到两个数字。

  一个数字是“567”,这是成都大运会保供电各种细化方案的总数,“打印出来能堆满一个屋子。”另一个数字是“1厘米”,什么意思?常规电力保障只要保证配电箱有电就达标,而成都大运会要确保电力保障服务延伸到灯头、话筒、插座。“负荷溯源和隐患排查,难度比较大。”刘源以场馆举例,比如更衣间里每个插座和灯的开关,都要通过拉路试验,向上追溯到所属的配电箱、配电室,再到变压器,必须清楚准确。而一个体育馆的回路,最少千余个,多则上万个。

  “电”亮大运会之外,让刘源倍感光荣的“光亮”,还有火炬。2023年7月28日晚,成都大运会开幕式现场,31名火炬手围绕“太阳神鸟”合围成圈,共同点燃引芯,随后主火炬塔熊熊燃起。作为其中一员,刘源无比激动。

  刘源记得,去年7月中旬开始,他在进行保电工作的同时,每天还要进行点火炬的彩排。与其他火炬手交流时,大家说得最多的词是“珍惜”和“自豪”。“这也是我的感受。”

  火炬传递埋下希望的种子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雷倢

  “恭喜,廷姐。”1月23日晚,成都大运会火炬手的微信群热闹起来,当晚,成都大运会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拟表彰对象公示,成都大运会火炬传递执行负责人周玥廷在名单上。

  2023年7月28日晚,成都大运会的火种经过800名火炬手的接力,历时49天,圆满完成了在全国25所高校和东安湖体育公园的传递,点燃了成都大运会主火炬塔。

  从2019年起,周玥廷便开始负责火炬传递工作。火炬传递难在哪?“涉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专业性强。”她告诉记者,火炬传递涉及火炬设计、传递护卫、活动现场执行、火炬手服务、保障等各个方面,需要与很多个团队对接。

  2023年初,周玥廷和团队就开始南征北战,前往北京、哈尔滨、深圳、重庆、宜宾以及成都的高校,现场勘测,制定传递路线和方案。每条传递线路,团队都走过无数次。火炬传递了49天,准备时间却长达4年。她说:“两次延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困难。比如,2022年,我们刚把火种从都灵接回来,成都大运会就宣布延期,火种的存储成了一个问题。我们需要与仓储方协调,将火种多保存一年,并且要在技术上保证火种不熄灭。”

  大运会已经结束,但周玥廷的办公桌上仍然摆放着大运会火炬模型。“在我看来,火炬传递的意义就是埋下了一颗希望的种子。”她说。

  那一刻感觉在和世界拥抱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蒋君芳

  成都大运会开幕式虽已过去半年左右,但开幕式上的忙碌依然让成都体育学院学生王婧怡记忆犹新:“我在开幕式好几个环节奔跑亮相,算上场下的转场,可以说是全场跑动距离最远的人之一。”

  回忆起入选过程,王婧怡形容自己的心情就如坐“过山车”。第二轮筛选,导演组让每个人做高抬腿动作,大概两三秒后王婧怡就第一个被叫停了,后面又陆续有人被叫停。

  “那一刻我很沮丧,以为自己肯定落选了。”但令她没想到的是,第二轮被叫停的人才是进入最终轮的候选人。之后,王婧怡凭借出色的表现,赢得了在成都大运会开幕式上的领跑资格:在大运会会旗入场环节,王婧怡需要和另一位男同学,作为领跑者奋力奔跑,引领会旗入场。这项任务看上去不复杂,只需要奔跑,但实际上并不容易完成。“一圈跑下来400多米,我们要匀速奔跑,控制距离,同时要随时注意跑步的姿态,还有表情管理。”王婧怡说,为了跑好这一圈,不记得训练过多少次。去年5月,是成都大运会开幕式节目彩排的集中期。作为一名大三学生,在不影响学业的情况下,王婧怡没有落下一次彩排,每天要跑两三千米以上。

  开幕式表演结束后,“很多国家的运动员都来和我们拥抱、拍照留念,为我们的节目点赞,那一刻我觉得自己在和世界拥抱。”王婧怡说,这次参演经历,不仅让自己收获了很多朋友,更重要的是收获了自信。

  她参与编制《大运英语100句》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雷倢

  李岸羲与大运会的缘分始于2018年。“在我担任翻译的一场外事活动中,第一次看到了大运会这个词。”没过多久,她就正式加入申办工作中。从大运会申办到举办,李岸羲和团队一共翻译了1200多万字。

  在她看来,真正的挑战是在申办成功后,她成为语言服务处的一名工作人员。“大运会的语言服务是一个团队的工作,需要大家形成合力。”为了确保语言服务万无一失,李岸羲和团队现场查看了所有场馆,模拟现场可能发生的状况,编制了《大运英语300句(工作人员版)》,并对各场馆的语言服务人员进行了培训。在筹办工作的冲刺阶段,她又接到了编制《大运英语100句》、放进送给市民的“显眼包”里的任务,主办方希望“把最简单最容易上手的句子直接‘喂’到大家嘴里。”

  大运会筹办工作让她感到最有成就感的也是编制《大运英语100句》。她说:“大家学习英语的热情被调动起来了。我儿子告诉我,他的英语老师就教了小朋友们‘100句’。以前,我认为外事工作很难接地气,但是没想到,能以这样的方式把我的工作成果带到家家户户。”在她看来,大运会让整个城市的外语环境有了很大的进步。

  回望大运会,有两个时刻让她印象深刻。第一个时刻是成都在那不勒斯接旗时。第二个时刻是在开幕式结束后,她看到一个同事在工作群里发了一张倒计时牌清零的照片,“那一刻,我的泪水流了下来。”

  本版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其余均为四川日报全媒体C视觉、新华社资料图片

编辑:宋姝君
2023“打卡中国·读懂中国式现代化”网络国际传播活动_fororder_700X190 拷贝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