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赵春晓):“人工智能+机器人”组合能做什么?工厂中,机器人通过预设的程序和摄像头,将一个个形态各异的零件精准放进匹配的凹槽中;医院里,医生通过远程设备,利用机器人为远方患者做手术……9月21日,“魅力北京”拍摄团队走进北京思灵机器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思灵机器人)和北京纳通科技集团(以下简称纳通集团),感受AI加持下智能产品和应用场景的无缝衔接。
思灵机器人:链接人工智能与物理世界
走进思灵机器人工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几十台机器人同时摆动“手臂”,尤其是七轴智能力控机器人Diana系列看起来十分灵活。站在机器人旁边,用手轻触机器人,它便自动停工,接触时丝毫感觉不到撞击。有别于传统工业机器人,智能机器人因其具有多种感知和运动自主优化能力,适配多工艺,适应复杂作业环境而备受市场欢迎。
思灵机器人工厂外景 摄影 李少刚
“思灵机器人产品目前已经应用于工业、医疗、农业、教育等领域。在工业制造领域,可完成精密零部件的柔性装配、一致性较差的复杂曲面打磨以及服装鞋包制作等重复性高、工艺操作复杂、对精细化操作要求高的工作;在医疗手术领域,作为医生的助手,可以极大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精准性,支持远程操控;在智能养殖和智慧农业领域,智能机器人已经在采摘、食品加工、疫苗接种等场景进行了前期验证。”思灵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尉介绍说。
思灵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尉接受采访 摄影 李少刚
思灵机器人从德国慕尼黑出发,2018年在北京建立了总部。选择北京的原因,陈尉提到:“首先,因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北京的城市定位,对科技企业很具有吸引力;其次是有大量的优秀专业人才,北京汇集了大量的高校院所和研发团队;第三是营商环境友好,对于高科技企业,北京在税收等方面有很多优惠政策。”多种有利因素让思灵机器人走上了快速发展之路,员工从初创时期的十几人发展到全球一千两百多人,顺义产区的产值也从最初的几百万元飙升至2022年的1.5亿元以上。
十多年的技术沉淀,让思灵机器人在多模态感知、运动控制及多工艺适配等方面突破一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取得一百多项专利成果,而且全部核心技术由公司内部研发。陈尉表示:“‘链接人工智能与物理世界’是思灵的目标和企业灵魂,我们没有设立‘高大上’的口号,而是扎实推进技术研究和应用,让人工智在现实世界能更好地服务人类是我们的心愿。”
纳通集团:推动医学技术进步,引领医疗产业发展
医疗内植入物、智能外科设备、生物基材料……各种先进的医疗器械在纳通集团展示中心依次排列。
纳通集团秉承“推动医学技术进步,引领医疗产业发展,帮助患者以最小代价战胜疾病,恢复健康”的使命,始终致力于为社会提供优质的医疗产品和技术服务。
纳通集团副总裁董骧接受采访 摄影 李少刚
纳通作为集研、产、销、供于一体的国际化医疗健康产业集团,核心业务涉及植入医疗器械、智能外科设备、生物基材料、医疗服务等领域。采访中,纳通集团副总裁董骧提到:“我们的产品线包括关节、脊柱等医疗器材,医疗机器人、智能手术室,运动医学、齿科、医美等领域内的设备,覆盖范围较广,可以为患者提供较为丰富的产品”,“并且我们的产品质量过硬,已经进入欧美、亚太、中东、非洲等100多个国家或地区。”
纳博锐(NABRAI)嵌入式数字化手术室(DOR-In wall) 摄影 李少刚
纳通集团售前工程师蔡琪介绍,纳博锐(NABRAI)嵌入式数字化手术室(DOR-In wall)是围术期的综合性业务支撑系统,基于纳通集团自主研发的IOR-OS智能开放式信息平台,联动多样化高精尖智能设备,通过信息化、数字化、AI智能化手段实现医院外科手术室平台数据整合,“数字化手术室具有手术排程管理、视频路由、视频录制、手术示教、患者安全核查、多媒体手术视频库、智能语音助手、管控中心等多项业务功能,搭载5G网络,可实现手术直播示教及远程音视频会诊和手术指导。”
2023年服贸会于9月2日至6日在京举办,纳通集团携智能手术室系统、纳通关节机器人、外骨骼机器人、智能载药纳米机器人等一系列尖端医疗科技成果参会,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了该公司在智慧医疗赛道的创新布局。
当前,北京市正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思灵机器人和纳通集团两家企业在智慧医疗领域蓬勃发展的身影,正是北京建设科技创新之城的生动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