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对外开放
来源:解放日报  |  2022-08-10 09:17:09

  原标题:一步一亮点,看城市过去与未来

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对外开放_fororder_050810_p12

  序厅中央悬挂着一组巨型8K环幕,循环播放题为“上海印象”的城市画卷。 本报记者 海沙尔 摄

  ■本报记者 戚颖璞

  历经一年多的更新改造,位于人民广场的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昨天正式对外开放,观众可通过微信公众号或小程序在线预约参观。记者从馆方获悉,新馆引入最前沿的科技手段,如VR、AR、全息影像、8K大屏、全球最大5D数字化城市沙盘等,将上海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徐徐铺陈开来,为观众提供硬核尖端的沉浸式互动体验。

  全新理念打造智慧展馆

  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开馆20年来,累计接待中外参观者722万余人次,其中60%是外籍人士。“这里是世界了解上海的一扇窗。”工作人员说,因为展陈内容偏专业,本地人到访比例不高。如何吸引市民走进来,借助艺术、色彩、氛围,让专业馆看起来“不那么专业”,让内容设计不刻板,成了改造更新的重点。

  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馆长杭燕表示,新一轮的展陈聚焦上海2035总体目标,致力成为人们认识上海、打卡上海的重要窗口,彰显上海城市软实力的新地标。以全新理念打造智慧展馆,据介绍,新馆增加2000多平方米的展陈面积,展陈总面积占比高达70%,从一层到四层分别是序厅、人文之城、创新之城、生态之城4个主题展厅,共展示30个展项、40多个模型、近90部视频短片、90000多字,以及500多张来自沪上摄影爱好者的作品,可谓“一步一亮点”。

  步入序厅,映入眼帘的是一幅以绿色为底、金线勾勒的铜版雕刻作品,名为“城市大脑”,展示未来数字化城市的多中心结构,如同人类大脑的神经元网络。左转进入序厅中央,视线会被悬挂于上空的一组巨型8K环幕吸引,循环播放题为“上海印象”的城市画卷。另一侧墙壁集中展示了上海自1931年至2017年的6轮城市总体规划介绍。

  “人文之城”展厅以圆为设计元素,空间以淡橙色诠释温度和记忆,展示红色文化、江南文化和海派文化。春阳里、步高里、张园、曹杨新村等微缩模型栩栩如生,朱家角模型还特地放大了放生桥区域的场景,把细节生动演绎出来。观众还可通过触屏机器了解上海的各条风貌保护道路。

  “创新之城”展厅以放射条线为设计元素,空间以灰色诠释科技感和未来感,展示上海新兴战略和数字化转型成果。5D数字化城市沙盘就在这处展厅里,采用数字孪生理念,以垂直的呈现方式构建了可交互的混合现实场景。

  “生态之城”以网络状为设计元素,空间呈现绿色。地上有一条蓝色河流缓缓流淌,时而能看到中华鲟等生物“出没”。在高低错落的地势图上,只需拨动一个按钮,红、黄、蓝、绿色的光交错变动,2000年前、4000年前,乃至2万年前,长江河口的演变情况尽收眼底,演示沙盘生动展现上海的成陆过程。

  探索专业展馆转型之路

  作为业内“元老”,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通过改造升级来探索专业展馆的转型之路,从数字化、人性化和互动性等方面着手,用世界语言讲好中国故事。

  展馆老沙盘展示的上海区域只有核心区的100平方公里,如果要全景呈现整座城市,不仅需要1:1扩建展馆,还要打通整个楼层,甚至会占用外部空间,这才能放下全上海的模型。设计团队另辟蹊径,采用数字化手段重新定义城市沙盘。馆内的5D数字化沉浸式城市沙盘被誉为“会生长的数字沙盘”,底板基于上海全城地理信息数据,是上海数字化转型的成果展示。目前,沙盘还在不断优化中,未来可全景呈现上海现状面貌。

  和以往不同,展馆针对不同需求设计了个性化游览线路。一楼展厅增设的导览机可为观众提供30、45、60和90分钟的导览线路。

  二楼展厅的城市实验室成为专业人员和普通市民的“吸铁石”,提高公众参与度。专业规划查询区提供全球最前沿的规划咨询、全球一流城市发展成果,以及上海公开规划数据库,准确、权威,就像一个阅览室。青少年可以通过有趣的“角色扮演”来体验城市规划的过程。

  据了解,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展陈内容会持续深化,深入挖掘规划背后的图纸、手稿和故事,使它成为一座城市规划的博物馆。

编辑:宋姝君
2023“打卡中国·读懂中国式现代化”网络国际传播活动_fororder_700X190 拷贝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