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虹 曹雯芹:南派山水画宗董源
来源:江西新闻  |  2022-07-19 13:42:46

  董源(约923—962年),又名董元,字叔达,江西钟陵(进贤县)人,五代至宋初绘画大师,中国南派山水画开山鼻祖,与李成、范宪并称“北宋三大家”。他出生于动荡不堪的年代,整个中华大地破碎成了五代十国的时代拼图,藩镇割据,军阀混战。他生活的南唐,只存在了短短37年。他的政治生命十分平淡,他当过南唐国主李璟的北苑副使,这不过是负责皇家园林事务的一个闲职。然而,政治和社会的风云激荡却成就了他艺术上的辉煌。董源以独特的“披麻皴”和“点子皴”等技法,第一次将江南风景作为绘画主角,开创性地展现出江南山水的俊秀、恬淡、温润与迤逦,唱响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歌,从而成功开启了中国山水画南宗的千年旅途。

  董源出生在美丽富饶的鱼米之乡——江西进贤。栖贤山下,润溪港边,董源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董氏家族到今天仍然在这个山灵水秀的江南一隅繁衍生息。栖贤山,被称为江西文脉的源头,因孔子的弟子澹台灭明曾在这里设坛讲学而成为江西的文化圣地。栖贤山和润溪港以自己的秀丽与神奇,成为了董源的自然启蒙老师。董源深深眷恋着家乡的山水,他在山间嬉戏,在水中玩耍,与山水对视,他目送夕阳下的渔船,大自然的风光霁月、空濛迷幻深深吸引着他。然而,和家乡的宁静秀美相比,他所处的时代却是动荡和血腥的。他正生活在唐与宋两个朝代的时代裂痕处。公元907年,唐朝灭亡,中华版图顿时分崩离析,整个中华大地兵荒马乱,战火不断,时局动荡。中原地区走马灯似的更替着朝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直到公元960年,北宋取代后周建国。中原地区以外,则是十个割据政权雄踞一方,前蜀、后蜀、南吴(杨吴)、南唐、吴越、闽国、南楚(马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南唐占据富庶的南方,经济实力最为强大。那时,整个中华的经济重心由于中原的动荡而南移,再加上南唐国主崇尚文治,爱好文艺,各地文化精英纷纷涌入南唐首都江宁(南京),一时之间,江宁成为了当时中国最享盛名的文化高地。于是,身怀绘画绝技的董源也来到了江宁,得到南唐中主李璟的赏识,成为北苑副使,专门为宫廷绘画,同时打理一些皇家园林的事物,所以后人也以官职尊称他为“董北苑”。虽身逢乱世,却能够在君主的庇护之下安顿下来,安心绘画创作,这实在是文艺青年董源的大幸运。

  论绘画技艺,董源的确当属天下一流,他几乎无所不能画,山水、人物、禽兽,他都能信手拈来,而且都是栩栩如生、生动逼人。可是董源并不甘心做一个技艺精湛的画匠,他想进行一次绘画的突围,突破前人,突破自己,用独特的视觉语言展现自我的风格。隋唐时期,中国山水画进入到第一个发展阶段,大小青绿和金碧山水盛行一时,受到达官贵人的喜爱。当事物到达登峰造极的同时,也是它走向衰落的开始,自诗人、画家王维以“水墨渲淡”和“画中有诗”的新颖观点之后,画家们就在奋力探索使用水墨来表现新的绘画风格。五代十国造成的枭雄割据局面,在文化艺术上给予了艺术家们更加自由挥洒的空间。于是,继承自唐代的五代十国时期水墨山水画,进入第二个发展阶段,形成了以北方画家荆浩和南方画家董源为代表的两大流派。董源生在南方,长在南方,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南方人。他深知,南方山水和北方山水是截然不同的。北方山水雄伟,南方山水灵秀;北方山水苍莽,南方山水迷濛;北方山水威严,南方山水可亲。而在他之前,从来没有人将南方山水入画。于是,他决定用画笔来回馈滋养他长大的南方山水。他用特有的笔法,展现出了江南山水的湿润、绵延、迷濛、灵秀。他的“披麻皴”,状如麻皮,展现了江南土山细腻平缓的肌理。他的“点子皴”,则充分展现了山石的质感。和北方画派大山大水、阳刚伟岸的气质不同,董源笔下的江南山水是恬淡的、宁静的、温柔的。董源的存世作品有《夏景山口待渡图》《潇湘图》《夏山图》《龙宿郊民图》《溪岸图》等。

  董源的《潇湘图》在中国绘画史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南派”山水的开山之作,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正是由于历朝历代收藏家的接续努力,我们才能在千年之后,一睹这幅名画的风采。当展开画卷,你能感觉此时就立于一处山顶,风景毫无保留地扑入怀中,江南的山峦缓缓展开,那美丽的曲线书写着柔美,山下的江水,缓慢且平静,水面上没有半点涟漪。山脚之下,茂林森森,芦苇交错,有十多个渔夫正在持网捕鱼,显得生机盎然,生活气息浓烈醉人。而江水的这头,则有一只轻舟悠然飘来。船上,前有侍者下跪,后有侍者执伞,中间坐的显然是尊贵主人,小舟的首尾各有一人持篙摇橹。岸边,早有几名乐工伫立吹奏等候,还有两位红衣女子注视着轻舟。这富有戏剧性的场景,显然是董源在描绘南唐贵族生活的一个片断。这幅画里,你可以看到山峦的连绵,树木的茂盛,江河的开阔,洲渚的纵横,你更可以感受到大自然仿佛妙龄的母亲,化着淡妆、展露着风姿。人们正欢乐地偎依在母亲的怀中,弱小却活泼,自在且跃动。北宋书法、绘画大家米芾盛赞董源的技法:“峰峦出没,云雾显晦,不装巧趣,皆得天真”。关于这幅画,还有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明朝董其昌之后,《潇湘图》传到了兵部尚书袁可立之子袁枢的手中,此时已是明朝末年,兵祸四起,崇祯十五年(1642年),袁枢的家乡河南睢州先后遭受战争和水灾,袁氏家族苦心经营几十年的藏书楼书画毁于一旦,而《潇湘图》由于被袁枢随身珍藏带到江苏才幸免于难。清朝之后,《潇湘图》入宫成为皇室珍藏。清朝末年,溥仪将此画带出宫,从此流落民间。直到解放后,由张大千在香港捐卖给了中国政府,这幅千年名画才最终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

  董源终成中国山水画“南宗”的开创者。他用自己的灵性与才华,向生他养他的江南给予了最丰厚的馈赠。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提到:“董源善画,龙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山峭之笔”。山水画传承千年,南宗这一支发展日益壮大,宋米芾父子、元黄公望、赵孟頫,明沈周、文徵明、董其昌都深深受到了董源的影响,作为画坛一大流派长盛不衰。董源给予华夏子孙的艺术滋养从未断绝,千年以后,黄宾虹、傅抱石受到了董源画作的启示,再次在画作中表现出浓郁的东方风格和中国的审美品味。(来源:微信公众号“翻开江西这本书”)

编辑:赵春晓
2024“打卡中国·古韵潮音——你好,大湾区!”网络国际传播活动_fororder_你好大湾区-1920x720-2(3)-12.23版头图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