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龚炯:陕西要借鉴东部经验向“西”看
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2019-04-09 17:57:23

  国际在线报道(柳洪华 尉逸超):自2013年以来,“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和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将自身发展聚焦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机会。与此同时,在中国的新时代改革进程中,自由贸易试验区成为中国向更深层次改革的标志性产物,为中国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便利和主动权,也吸引了更多的外企、外资进入。

  “一带一路”倡议和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叠加,带给各方的发展机遇自然而然也被放大。而另一方面,无论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还是自贸试验区的推进,对于中国来讲都是新鲜事物,在企业“走出去”和“引进来”等方面,目前已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各省市仍在摸索中前行。其中也包括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陕西自贸试验区”)。

  4月4日,在陕西自贸试验区挂牌2周年之际,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民智国际研究院研究员龚炯接受了国际在线采访,为陕西自贸试验区发展把脉。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龚炯:陕西要借鉴东部经验向“西”看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民智国际研究院研究员龚炯接受国际在线采访 摄影 尉逸超

     建立海外政策法律共享平台 为企业“走出去”护航

     企业“走出去”,机遇和挑战并存。如何做到与投资对象国的法律兼容,是企业在海外发展中无时无刻不需要面对的问题。对此,龚炯表示,由于各个国家的法律和政策差异较大,中国企业在国外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在当地国建立有一个政策和法律方面的共享机制和平台是必要的。

   “我曾和很多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的企业沟通,当企业遇到相应的法律问题,一般都是请当地的律师来帮助,而中国企业自身对于投资对象国的政策法律的了解是比较缺失的。如何解决,我认为一方面应由当地的中国企业商会建立政策法律共享平台,由律所、会计所等有资质的服务机构来提供相应的服务;另一方面,中国企业长期在当地投资,应该更深一步的与当地政府机构沟通,阐述企业的发展理念,尽可能的争取到政策上的支持。”龚炯说道。

  龚炯还认为,企业要做到“有问题就改正,没问题就坚持”。海外投资很多是央企、大型国企,除了借助当地国的法律外,中国政府在加强政策引导、海外反腐败、投标透明度、第三方企业参与等方面工作也要逐渐展开。

  建设服务型政府 营造公平竞争环境 陕西“向西看”

  自贸试验区作为先行先试、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重点区域,是国家实行更加积极主动开放的一项重大举措。目前中国已设立了12个自由贸易试验区,覆盖了东南沿海和内陆中西部地区,兼顾了多种层次和经济发展水平的省市。

  陕西自贸试验区作为西北唯一的自贸试验区,短时期内虽有“独一份”的优势,但内陆与沿海的发展不平衡仍存在,这种不平衡也会一定程度上影响自贸试验区的发展。陕西自贸试验区急需在竞争中“卡位”。

 “我国的自贸试验区主要突出政策上的自由度,从招商引资的角度出发,在外汇、税收等方面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我认为作为内陆省份,陕西可能会受地域位置的影响,但陕西的重点还是向‘西’看。”龚炯还表示,四川依靠中欧班列“蓉欧快铁”,发展了中国与东欧的贸易;成都利用航空优势,带来了很多商机。陕西可以学习四川,继续做大做强“长安号”,继续放大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贸易和投资。

 “以前政府主要靠补贴来吸引企业,但我觉得在当前的全球贸易背景下,政策补贴的持续性和作用会大打折扣。因此,政府除了吸引外部投资之外,要着力创造更适合本地企业创业和发展的环境。比如杭州,它的外部投资不多,但当地的企业发展蓬勃,特别是在新产业、新经济领域。”龚炯建议道。

  自贸试验区是中国改革的试验田,是深化改革和开放的排头兵,其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巨大。与国内其他较早设立、相对成熟的上海、广东等自贸试验区相比,陕西需要在借鉴中创新,在竞争中提速。

  龚炯也认为,对于陕西自贸试验区的发展而言,上海、广东等的发展经验非常值得借鉴。“陕西要明确,政府的政策一定是为了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不管是国企、外企、民企,都一视同仁;其次,政府的政策一定是为了更好的服务,政府要成为服务型政府,而不是管理型政府,做到‘小政府,大社会’,进而让政府的办事流程便利化,减少企业的负担,减少各个政府部门对企业的干扰。”龚炯直言。

  谈及自贸试验区发展的未来,龚炯表示,“最理想的状态是‘不存在’自贸试验区,就是每个地方都是自贸试验区,这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方向。”

  延伸阅读:

  民智国际研究院成立于2016年9月,是一家专注于全球化研究、中美经贸以及乡村振兴的新型独立智库。

编辑:程茜
在信息的海洋中为您导航陪您去周游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