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贵阳:以生态“底色”力筑“中国数谷”
中国新闻网  2018-12-04 09:32:33

  中新社贵阳12月3日电 题:贵阳:以生态“底色”力筑“中国数谷”

  作者 周燕玲

  初冬时节,在贵州省贵阳市南明河畔,三五成群的白鹭时而觅食、时而嬉戏,河岸上随处可见跑步者的身影,倚靠在长椅上的雷月琴老人,从兜里掏出手机记录下了这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

  从事环保志愿者30余载的雷月琴告诉记者,白鹭被称为大气和水质状况的监测鸟,对水质要求较高的白鹭现身南明河,与这里生态环境改善有关。

  时光倒回至20多年前,南明河作为贵阳市的“母亲河”,曾被绵绵不断的污水染黑“身躯”,沿河两岸近百个生活污水和207家工业企业排污口,每天向河中倾泻45万吨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

  2001年,贵阳提出“环境立市”战略,2002年做出了建设循环经济生态市的决定,并大规模实施“南明河三年变清”工程,先后对南明河沿线的企业采取改造、搬迁、关闭措施。

  通过雷月琴手绘的6张治污地图可以发现,南明河沿岸200多家污染企业逐渐从地图上消失,被污水处理厂和湿地公园取而代之。

  南明河“旧貌换新颜”只是贵阳市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作为一座资源型城市,曾饱受环境污染之苦的贵阳,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先行先试,开始了生态文明建设征程,让工业“出城”、服务业“进城”,婉拒上百亿元人民币的高能耗投资项目。

  2007年,贵阳还组建了中国首个环保法庭、环保审判庭,颁布施行了中国首部生态文明建设地方性法规,并在中心城区拿出16平方公里“黄金宝地”,建成十里河滩、观山湖、小车河3个城市湿地公园。

  “城在园中,园在城中。”乘坐高铁来贵阳旅游的香港游客陈世杰说,这是贵阳给人最直观的感受。

  作为中国生态文明试点城市和低碳试点城市,贵阳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8.66%,公园总数达705个,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5.1%。

  2018年11月14日7时,贵阳在中国106个城市中脱颖而出,落得个“中国倒数第一”,成为实时空气质量最好的城市。雷月琴在微信朋友圈里写道:这是贵阳生态文明建设最好的佐证。

  如今,从鲜花簇拥的社区公园到绿树成荫的城市街道,从绿意葱茏的青山坡谷到绿树环绕的乡村院落,贵阳无时无刻不在亮出自己的“底色”。

  贵阳,并没有因为保护生态而影响经济发展。宜人的自然环境,凉爽的气候优势以及稳定的地质条件,反而使它成了投资的“风水宝地”和创业热土。

  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京东、微软等海内外知名企业纷纷入驻贵阳,中国首个大数据战略重点实验室、中国首个块上集聚的大数据公共平台、中国首个大数据交易所等“中国首个”,贴上了贵阳标签。

  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贵阳市经济增长率再次名列中国省会城市首位。其中,科技进步对贵阳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33%,大数据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25%。

  在大数据产业蓬勃发展的当下,贵阳还不断吸引来自海内外的人才。2015年,杜衡“裸辞”澳大利亚的工作,带着5人小团队来到贵阳,创建了一家金融大数据企业。

  2016年,朱仲武博士离开了生活十多年的加拿大,来到贵阳发展信息化教育。他说:“贵阳提供了适合大数据发展的良好生态。”

  在贵阳生态保护领域,大数据也得到广泛应用:林业信息化建设如火如荼,森林防火数字化在全市铺开;建筑工地扬尘实现24小时在线监控,水质实现在线监测……

  贵阳市市长陈晏在总结贵阳发展成绩时如是说:“是大数据产业把贵阳的发展抬升到一个新高度。”

编辑:李胜兰
在信息的海洋中为您导航陪您去周游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