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创办20周年 上海迈向亚洲演艺之都
人民日报  2018-10-19 13:55:48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创办20周年 上海迈向亚洲演艺之都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创办20周年 上海迈向亚洲演艺之都

中央芭蕾舞团《敦煌》剧照。

资料图片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创办20周年 上海迈向亚洲演艺之都

国家话剧院话剧《船歌》剧照。

王昊宸摄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创办20周年 上海迈向亚洲演艺之都

罗马尼亚锡比乌国家剧院《俄狄浦斯》剧照。  

资料图片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创办20周年 上海迈向亚洲演艺之都

纽约城市芭蕾舞团《巴兰钦之夜》剧照。  

资料图片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创办20周年 上海迈向亚洲演艺之都

四川人艺方言版话剧《茶馆》剧照。  

资料图片

  以“艺术的盛会,人民大众的节日”为宗旨的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迎来创办20周年纪念日。

  10月19日至11月22日,如约而至的第二十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通过约350项活动,展现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和伟大成就,通过打造“五大平台”、构建“两大机制”呈现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打响上海文化品牌,助力上海建设亚洲演艺之都。

  因改革而生,因开放而兴

  因改革而生,因开放而兴。

  1999年,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在上海诞生。从一个节庆活动到跻身世界著名艺术节行列,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用了20年。

  20年间,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不断探索创新,成为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标志性平台,为上海建设亚洲演艺之都、打造国际文化高地构筑了平台优势。

  本届艺术节,五大洲四大洋名家名团集聚,吸引超过60个国家和地区的艺术家、艺术机构与“金牌制作人”参加。艺术节遴选出45台剧(节)目参演,境外演出项目25台,境内演出项目20台,其中原创首演23台,同时还有12项参展项目共同精彩亮相。

  本届艺术节开幕作品为原创主题交响乐《创世秘符》,由艺术节约请中国作曲家叶小纲创作,余隆指挥,上海交响乐团演奏,独唱石倚洁、沈洋等。作品叙述从“开天辟地”到“补天”“射日”“治水”等改天换地的创世神话,用创新的艺术手法讲述中华文化中最深沉的精神追求。

  艺术节闭幕作品古巴国家芭蕾舞团芭蕾舞剧《堂·吉诃德》,由古巴传奇芭蕾大师艾丽西亚·阿隆索于上世纪80年代改编完成,人物特色鲜明,西班牙风情浓郁。

  艺术节专题策划了“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展演板块”,全景式地展现改革开放40年来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继去年红色经典艺术主题展——“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上海美术作品展向党的十九大成功献礼后,今年艺术节将联袂中华艺术宫,举办“风生水起逐浪高——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长三角美术作品展”,通过艺术家的笔触,生动展现改革开放带来的历史巨变。

  主题展览中还有与上海市文化艺术档案馆、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等联合举办的“春华秋实——改革开放40年上海舞台艺术说明书展”,从上海舞台艺术变迁的视角,展现扩大开放、深化改革的重大成果,彰显文化自信。

  今年艺术节还将以“20·40 大家·回家”为主题,邀请改革开放以来在全球获得殊荣的华人艺术家相聚艺术节。

  服务全国,联动长三角

  20年来,艺术节成为一座汇聚全球演艺资源的国际文化“码头”。

  数据显示,20年来,共有五大洲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万余名艺术家、700余个中外艺术团体参加艺术节,上演中外剧目1000多台,举办200多场中外展览会,艺术节的“码头”功能持续提升。

  艺术节彰显了吸引全球演艺资源、汇聚优秀演艺人才的“码头”效应,所激发的文化原创力,已逐渐成为艺术创新的“源头”活水。

  本届艺术节,里卡尔多·夏伊与琉森音乐节管弦乐团音乐会、安妮—索菲·穆特、潘德列茨基与华沙交响乐团音乐会将奉上音乐盛宴。首次登陆中国内地的美国顶尖舞团纽约城市芭蕾舞团将带来《巴兰钦之夜》,澳大利亚国家芭蕾舞团带来《睡美人》,挪威国家芭蕾舞团带来《群鬼》等优秀剧目。

  国内参展作品则坚持传承与弘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展现新时代风采。上海歌剧院歌剧《晨钟》以歌颂中国共产党丰功伟业为主题;上海民族乐团音乐现场《共同家园》侧重展现民乐交响化的成果;上海芭蕾舞团《闪闪的红星》、中央芭蕾舞团《敦煌》等,则从不同视角,表现中华传统文化与红色主题。

  从专设“一带一路”相关国家交易会展厅、沿线国家集中展演到“多边”与“双边”的人文交流机制……近年来,艺术节还担当起全力推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务实合作的重任。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32个国家的124个艺术机构,通过“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联盟”的建立,将艺术节的同心圆越画越大。

  2012年,艺术节的舞台开始向长三角辐射延伸,促进了相关文化资源的共建共享,也助力这一地区文艺创作跃上新台阶。

  夯实文化“码头”,做强文化“源头”。今年艺术节将有立陶宛室内乐团、华沙交响乐团、罗马尼亚锡比乌国家剧院、奥地利萨尔茨堡室内乐团等带来精彩演出,为观众展现“一带一路”不同国家的文化魅力,推动民心相通、文化共建。

  为促进文化资源联动,本届艺术节新开设“长三角区域文化合作论坛”,以“登高望远,合作共赢”为主题,推动长三角文化资源联动开发,加速文化资源要素有效配置。

  既是“想讲的”,又是“想看的”

  每一届艺术节,文化领域的“中国制造”努力做好艺术性与民族性的加法。今年艺术节的舞台汇集了一批优秀的委约新创作品,其中上海原创作品9台。除了拟定为开幕作品的原创主题交响乐《创世秘符》外,由郝维亚作曲、王爱飞编剧、易立明导演的歌剧《画皮》,形式新颖,彰显中国文化“诗性”特征;杨丽萍编导的舞剧《春之祭》,是她的第二部现代舞作品,孔雀舞元素与民族元素有机融合,体现了创作者对传统文化中自然与生命理念的领悟。

  世界编舞大师阿库·汉姆封箱之作《陌生人》、上海木偶剧团舞台剧《最后一头战象》、江南韵·上海情系列演出(包括沪剧《敦煌女儿》、中篇评弹《蒋月泉》等),形式多样,创新与传承相得益彰。

  文化贸易同样是艺术节的重要内容。20年来,已经有100多个国家、160多个城市和地区的1000多家中外著名艺术节主办方、经纪机构、演出团体参加艺术节现场展示和交易,每年都有几百个节目达成合作意向。

  在今年艺术节期间,交易会共有来自60个国家与地区的代表参加,参加机构520余家,其中国外机构超过240家,推介演出总数33台。交易会新增代表自荐视频展区,开设含社交属性的推介演出,致力于成为亚洲“买节目、卖节目”的主渠道。

  把“我们想讲的”变成“观众想看的”,把“观众想看的”融进“我们想讲的”。艺术节通过举办公共文化活动,放大艺术节的“溢出效应”,让更多的百姓走进剧场,提高惠民力度与覆盖面。艺术节“艺术天空”板块,旨在打造一个没有围墙的移动剧场,迄今共举办了300多场演出,覆盖上海全市,观众达160万人次。

  今年,步入第五年的“艺术天空”系列演出将继续覆盖上海16个区,4个户外场地、近20场室内演出,将上演来自27个国家和地区共计58台名家名团的精彩剧目。同时,还将继续开展网上直播,来自艺术节主板演出的近六成艺术家都将参与“艺术天空”活动。

  聚焦现实,烛照未来

  20年来,艺术节不断地“筑巢引凤”,搭建起一个面向世界的优秀作品创作平台。

  今年艺术节舞台上,集结了一批上海本地新创、颇受好评的现实主义题材作品,包括直面旧区改造与养老等社会题材、反映社会变迁的话剧《许村故事》《生命行歌》和《星期日工程师》;真实反映居委会干部工作的沪剧《小巷总理》;以青年视角折射城市变迁与发展成就的音乐剧《爱在星光里》。这些作品记录大时代,讴歌普通人,为中国梦喝彩。

  聚焦现实,更要从中烛照未来。“扶持青年艺术家计划”是艺术节独创的品牌。艺术节通过“扶青计划”整合各板块资源,打造一条从“扶青”“委约”到“交易推广”“舞台展演”的演艺全产业链,让艺术节走出更多名家、大家。迄今,艺术节已委约71位青年艺术家创作了59部原创作品,走向世界各个舞台。

  今年第二十届艺术节“扶青计划”委约作品征集,共有中、德、英、美、韩5个国家近100份作品申报并最终遴选出6部原创作品。这些作品集中反映了当代青年艺术家的创意和思考。

  艺术节的“艺术教育”板块,则走进校园、商圈、社区,由特别活动、艺术进校园、学生进剧院、艺术交流4个部分组成,实现活动内容从学龄前儿童到老年观众的全覆盖。

  今年艺术节面向少年儿童的艺术教育活动品牌“艺趣社”将以“慧画无限”为主题,深入上海市美术特色鲜明的中小学、大学、职校,通过多种新兴美术形式改造校园公共空间,进一步弘扬海派文化,体现改革开放40年成果。

  面向青年学生的“学生观剧团”今年将举办第二届,为大中学生搭建与艺术沟通的桥梁,培育艺术评论人才。亲子板块则尝试品牌驻点、区域联动和整体氛围营造,每逢周末为不同家庭提供菜单式系列主题艺术体验。

  面向未来,再出发的号角已经吹响。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正凝心聚力,踏上新征程,体现新作为。(人民日报 记者 曹玲娟)

编辑:葛宁远
在信息的海洋中为您导航陪您去周游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