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济南9月26日电题:海内外学者聚首孔子故里 高端对话推动文明相融相通
新华社记者赵新兵 章利新 张志龙
在中国先贤孔子诞辰2569周年到来之际,孔子诞生地曲阜尼山26日迎来一场文明对话的思想盛宴:第五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在这里开幕。
在刚刚建成不久的72米高孔子像的“注视”下,尼山圣境大学堂里,263名海内外学者将在两天内围绕本届论坛的主题——“同命同运,相融相通:文明的相融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畅所欲言,求解当今世界面临的共性问题。
这些学者当中,来自美国、韩国等25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学者嘉宾有91人,研究领域涉及儒学、国际政治、宗教、人类学等多个学科,人员规模和学术影响均超过往届。
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在致辞时表示,山东是孔子的故乡,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在世界文明交流交融的时代大潮中,山东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担当起时代赋予山东的文化使命,当好中国与世界文明对话交流的使者。
本届尼山论坛由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办,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理事会和济宁市人民政府承办。
据主办方介绍,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已举办四届,一大批中外知名学者齐聚山东,开展儒家文明与基督文明、犹太文明、印度文明、巴哈伊文明等多个世界文明对话,取得丰硕成果。
与会学者普遍认为,当今世界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历史时期,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促进文明相融相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丰富的思想和文化支撑。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鲜明提倡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努力推进人类各种文明交流交融、互学互鉴。
清华大学国学院院长陈来认为,没有人类文明的共通相融意识,就不可能有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的顺利展开。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宇宙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共有一个家园。我们今天亟需树立这种人类文明的共通意识,在文明观上有整体意识、大局意识、一体意识,才能有效化解文明差异不同所可能带来的纷争与冲突。”陈来说。
美国国家人文与科学研究院院士小约翰·柯布表示,现代文明是人类的发展成就,但也在控制自然的过程中给地球带来灾难。基于中华文明的传统因素,生态文明的希望在中国。“这是关系整个人类生死的事。感谢中国,允许我们严肃地讨论人类的危机。”
智利圣托玛斯大学校长哈伊米·瓦特认为,冷战之后,美国学者亨廷顿认为文明的冲突不可避免。然而,中国的孔子学院建设,以及智利旨在让南部本土族群融入主流文化的“3×i交遇”项目,都证明文化是可以共融共通的,可以求同存异的。只有找到共通的文化层面,才能建设更和谐的世界。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黄玉顺教授说,“人类文明共同体”的建构,需要人类视野和共同创造,文明创造需要文明对话。在这种文明创造中,儒学可以贡献其经过几千年积淀的“仁”“义”“礼”等价值观。
论坛期间,除开闭幕式外,将举行3场高端对话、4场主题演讲、1个专题论坛和21场次分组对话。论坛还首次引入“一带一路”沿线城市市长对话,有8个国家的市长参与对话,共同探讨共建“一带一路”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蒙古国国立大学教授蒙热勒·其米德策耶在论坛上分享了题为《“一带一路”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属于全世界》的论文。匈牙利罗兰大学教授郝清新同样认为,“一带一路”将促使欧亚大陆的各种文化交流。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教授田辰山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及背后的中国古老哲学智慧,不是人们说的“锐实力”,而反倒是一种消减政治力量竞争和潜在暴力情势的智慧。中国今天继承了这种千年传统智慧,运用到当下历史的情势,解决新时代全球关系迫在眉睫的问题。
“当今正呈现向新时代大转变的时期,将很可能是人类第二次启蒙的开始。这再一次的启蒙一定是以东西方思想文化汇合为特征的。”田辰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