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周礼·佾舞:国礼传承三千年)
李宗霖示范佾舞中大鼓的演奏。
核心提示:周礼·佾舞源自3000多年前,是大国之礼,如今在福清仍有传承。喜娘是福州婚礼的见证人,负责指引、安排结婚礼仪。由福州晚报和福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办,福州市群众艺术馆、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承办的《福州非遗探秘》栏目,本期探访周礼·佾舞和喜娘习俗。
急促的鼓点和清亮的钟声,忽然响起。“叫停”了喧闹的三坊七巷,人们停下脚步,凝神屏气。
只见,16位身着汉服的表演者,右手执翟(dí),左手执龠(yuè),站成四行四列,伴着北宋福清籍乐师刘诜制作的“景和之曲”(八音雅乐),倾心演绎了刘诜制作的周礼·佾舞之“初献礼”,举手投足,庄严大气。
春节假期,三坊七巷展示了来自福清的非遗项目周礼·佾舞。去年,周礼·佾舞被列入第五批福建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学生们在展示佾舞中的动作。
佾舞,一种礼仪
佾舞代表性传承人李宗霖介绍,佾舞源自河洛的“六代乐舞”。3000多年前,周公在洛水之滨营建洛邑,开始制礼作乐,他整理并继承了前代遗存的乐舞,统称“六代乐舞”,定为国家最高等级的乐舞,作为呈献给尊贵国宾的最高国礼,也是公祭天地、社稷、先圣先师和迎接月令节气的重要礼仪。
据记载,佾舞分二佾、四佾、六佾和八佾,如六佾即6行6列,共36人。佾乃礼之意,分别为天子八佾、公侯六佾、大夫四佾、士二佾,每个动作皆代表一个字,一个乐章由32个动作组成。佾舞分为“初献礼”“亚献礼”和“终献礼”,统称三献礼,每一献礼由三十二个舞姿构成一个乐章。佾舞所表现的内容体现了儒家礼乐精神中天地有序、和谐融洽的特征。
那天在三坊七巷展演的是“初献礼”,演出者左手横拿龠在内,象征平衡;右手直拿翟在外,象征正直。翟龠结合,便呈现阴阳和谐的天地秩序。
李宗霖介绍,佾舞和福清有很深渊源。清乾隆佾舞木刻版《福清县志》详细记载了官方集体传承佾舞的建制,如今佾舞的配乐仍沿传北宋福清籍乐师刘诜(shēn)主持制作的“大晟乐章”中的曲目。
日前佾舞在三坊七巷展演。
大陆濒于失传
台湾传回薪火
李宗霖说,1893年,刘铭传将周礼·佾舞(明制汉式佾舞)从大陆带到台湾,得到很好的传承,而在大陆却濒于失传。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并了解到周礼·佾舞,遂于2012年7月,发起成立了福清市立达孔学会,以传承周礼·佾舞为抓手,整理佾舞图谱画册及乐理典籍等。
2013年,福清市启动了恢复和延续传承“周礼·佾舞”的保护计划,福清市立达孔学会作为传承保护单位,积极开展非遗文化佾舞进校园传承活动。
2015年,福清龙华职专把佾舞文化引进校园,成立了校佾舞队,同年,龙华职专被福清市政府授予“佾舞传承基地”称号。在福清,这样的佾舞传承基地还有城关小学等多所学校。这次在三坊七巷展演的,就是来自龙华职专的学生们。
福清市佾舞团成立后,曾应邀赴泰国、柬埔寨、澳门、香港参加“中国·福建周”的文化展演。2017年,佾舞传承列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分制选修课教学体系。(张维璟 陈丹/文 张旭阳/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