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网络媒体走转改】合川峡砚“守艺人”的30余载坚持
2018-01-19 16:21:01  |  来源:新华网  |  编辑:李胜兰

  【网络媒体走转改】合川峡砚“守艺人”的30余载坚持

  图为合川峡砚传承人易宗成细心雕刻砚台。新华网 张免 摄

  【网络媒体走转改】合川峡砚“守艺人”的30余载坚持

  图为易宗成获奖作品《二龙戏珠》。新华网 张免 摄

  新华网重庆1月18日电(陶玉莲)在重庆合川有一门从宋代流传下来的技艺——“合川峡砚”制作工艺,历史上一度与中国“四大名砚”齐名。

  峡砚选用天然峡石手工雕琢而成,这种石头细腻无杂质,制作出来的峡砚具有磨墨快速、不损笔锋、砚中蓄水、数日不干、储墨不腐等特点,加上雕刻精湛、造型美观,颇受文人墨客的青睐。

  在合川文峰古街唯一正对着文峰塔的门面,峡砚传承人易宗成的“易砚堂”常常会有老顾客来光顾,店里陈列着大大小小几十个砚台,都是手工制作,绝对找不出一模一样的,标价也从几十到几万元不等。

  店铺最初开业是2013年,一次性摆出了易宗成囤积在家里的一百多个峡砚,但是路过看热闹的人多,真正购买的没几个。最初半年基本没生意,他甚至在外地找了一份雕墓碑的工作准备离开。一天,易宗成自己在店铺里雕砚台的场景被人看到,那人一下买走了八个峡砚,易宗成的信心顿时又回来了,这才一直坚持了下来。

  这些年时势的变化是最让易宗成唏嘘的,90年代他做学徒时,师傅带了70来个徒弟,月收入上千,在那个年代可不得了。慢慢地随着写毛笔字的人越来越少,市场需求越来越小,很多原本雕峡砚的人都转行雕起了骨灰盒、墓碑,甚至有的当起了保安。

  “雕峡砚太苦了,太枯燥了!”任是易宗成做了一辈子峡砚雕刻,也忍不住感叹。从当学徒时就养成每天早起的习惯,到现在仍是雷打不动5点多就起床,趁着一早头脑清醒时多雕几刀。易宗成说,雕刻中最关键的是要会“创作”,因为常常会出现把梅花的细枝、龙的触角等细微处不小心雕坏的情况,就得根据情况重新构思作调整,但这些都是日积月累的功夫。

  当年学艺时,师傅很少手把手教徒弟,因为手艺人总有“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顾虑,易宗成的师傅做得最多的就是把一方砚台摆在他们面前,让他们自己观察琢磨。但现在耐得住寂寞、吃得了这份苦的人少之又少,大多数人都是希望一两个月速成,马上就能出门赚钱,易宗成常常担心这门手艺在自己这代就断了。他在2013年宣布免费收徒,将全部技艺倾囊相授,找了两年,才收到第一个徒弟王霜。

  “90”后小伙王霜少言寡语、做事沉稳,每天不是在店里就是在工作室孜孜不倦地学习雕刻,学了三年,终于可以雕出最简单的一朵荷花、一枝荷叶的砚台,易宗成说,他要学的东西还很多。做细微的雕刻对视力要求极大,稍微有点老花就“废了”。易宗成17岁学艺,现年49岁,从事雕刻已有32个年头,想趁着自己老花前把所有的手艺包括店铺“易砚堂”传给徒弟。

  合川峡砚还面临一个巨大的困境:所用的石料近三年都没有开采了。易宗成赶在封洞前买了1000多块石头,到现在还剩700多块,他说自己的这些石头够雕个十年八年的,但那以后是什么情况,现在根本无法想象。他最大的希望就是,这项非遗技艺能一直有人传承下去。(完) 

  【网络媒体走转改】合川峡砚“守艺人”的30余载坚持

  易宗成说,店里卖得最好的就是这种普通的小砚台,贵的其实很少有人买。新华网 张免 摄

  【网络媒体走转改】合川峡砚“守艺人”的30余载坚持

  “易砚堂”里摆放的砚台,全都是易宗成亲手雕刻而成。新华网 张免 摄

  【网络媒体走转改】合川峡砚“守艺人”的30余载坚持

  根据石头形状进行创作是最难的,拿到一块石头首先就要在脑中构思将它雕成什么图案。新华网 张免 摄

  【网络媒体走转改】合川峡砚“守艺人”的30余载坚持

  易宗成的每块峡砚下方都会刻上自己的名字与制作年份。新华网 张免 摄

  【网络媒体走转改】合川峡砚“守艺人”的30余载坚持

  合川钓鱼城是这些年易宗成创作得比较多的题材之一。新华网 张免 摄

  【网络媒体走转改】合川峡砚“守艺人”的30余载坚持

  徒弟王霜跟着易宗成学了三年多,终于可以雕刻些简单的图案。新华网 张免 摄

  【网络媒体走转改】合川峡砚“守艺人”的30余载坚持

  图为易宗成在原始石料上进行雕刻。新华网 张免 摄

  【网络媒体走转改】合川峡砚“守艺人”的30余载坚持

  易宗成的雕刻构想已初见雏形。新华网 张免 摄

  【网络媒体走转改】合川峡砚“守艺人”的30余载坚持

  图为易宗成在工作室里雕刻砚台。新华网 张免 摄

  【网络媒体走转改】合川峡砚“守艺人”的30余载坚持

  图为易宗成对砚台进行打磨。新华网 张免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