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河畔的春节,挂起花灯迎客来。 李莉/摄
满城灯火耀街红,弦管笙歌到处同,真是升平良夜景,万家楼阁月明中。春节里,秦淮河畔总会挂起红彤彤、明晃晃的彩灯,精巧玲珑的盏盏灯火于风中明艳招展、顾盼生姿。这流传了1700多年的“秦淮灯会”,至今依然占据着南京人内心深处最依恋的年味。
秦淮花灯艺人顾业亮的办公室里挂满斑斓花灯
走进秦淮花灯艺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顾业亮的办公室,五彩斑斓、玲珑剔透的花灯立刻映入眼帘,令人目不暇接。
顾业亮从8岁时就开始跟着父辈在学习扎灯,那时在老门东聚集着很多扎灯人,大家都是一个想法:荒年饿不死手艺人,大家都用扎灯来养家糊口。为了多学点手艺,顾业亮18岁时拜著名彩灯艺人李桂生先生为师,凭着对扎灯的钻研,顾业亮在业内屡屡获奖博出了名气。
染好的花瓣
制作花灯总共需要62道工序,顾业亮如数家珍:在用竹篾扎好花灯的“筋骨”后,就要开始制作花瓣。首先将白色的拷贝纸,剪成豆腐块一样大小,500张或1000张一起,浸泡在颜料水的染缸中,深浅渐变的效果由染色时间决定,这一过程,一般秘不外宣。泡好后花瓣纸还要晾干,而这也讲究,只能阴干、不能晒干。
顾业亮在用铜丝绕圈,制作花瓣的“经络”。
纸张干透后,还需要压模,形成花瓣、叶子上的一道道“筋络”。首先,需要把约10张染好的花瓣绕在木棍上,以铜丝圈圈缠绕。
铜丝绕圈也有讲究,首要的条件是均匀,这决定着花瓣纹路的整齐与美观。
顾业亮对花瓣纸进行压模利用铜丝将花瓣纸定型后,还需要利用模具压模,压模的瞬间便会在染纸上形成一道道均匀、细腻的“筋络”。这一步骤无法用机械代替,只能讲究手工的熟能生巧。
顾业亮吹开花瓣这时,10张花瓣的筋络成形,需要艺人用吹气的方式将被按压紧实的花瓣吹开间隙,以便分片。
扎花头分片的花瓣虽然具有了纹路,但形状依然是矩形。为了制作花瓣的尖头,顾业亮又掏出铜丝,飞速地缠住花瓣纸一边。
顾业亮的手中“开”出一朵小小的花瓣缠好铜线后,再剪去线头,栩栩如生的一片花瓣便诞生了
在花瓣上涂上浆糊为了体现出立体、半浮雕的效果,扎花瓣时要先进行卷曲,然后用胶水黏贴在花灯的骨架上。
顾业亮将花瓣一圈圈粘贴在灯架上不同的灯,大小不一、层次不一,花瓣的片数也不同。一般来说,小的有30张、中等的40至50张,大型的需要7层56张。
小巧精美的荷花灯成形最后,在荷花灯上装上花头、莲蓬、荷叶等装饰,荷花灯就做好了。里面点上蜡烛或放上LED灯,用筷子或钩子挑起来,就算完成了。
春节里观灯的一对老夫妻 李德恩/摄
荷花灯是秦淮灯彩里最传统、经典的样式,它象征着圆满与祥和,也是烙印在南京人心里寓意美好的图腾。然而,在近代由于战乱频繁,花灯手艺一度历经坎坷。如今,在外来文化影响下,中国传统文化的原生态也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与灯会相关的民间文化艺术自身生存也面临考验:传统手工制作学艺辛苦、劳动强度大、年轻从艺者数量有限……种种困难,让花灯步履维艰。
顾业亮与伦敦设计节南京周推广大使查理·西姆捧着花灯合影。
好在,随着06年秦淮花灯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流传了1700年的古老手艺在传承中也迎来了时尚的焕活与生机。在2016年位于伦敦举办的“伦敦设计节南京周”活动上,顾业亮带去的花灯绽放在泰晤士河畔,让“金发碧眼”的伦敦,多了属于中国、属于南京的一抹钟灵毓秀的色彩。
2015年的米兰世博会上,顾业亮教外国友人学习扎花灯。
顾业亮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也担负起带着花灯“走出去”的使命。近年来,秦淮花灯已经出访了39个国家, 每到一处,都受到外国友人的热情关注,他带去的花灯总是被抢购一空。顾业亮希望,通过与外国设计师的交流,让中西艺术文化在碰撞中融合,最终,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世界爱上秦淮花灯。
在公司里,顾业亮与同事在设计2018年秦淮花灯的布展。
如今,在南京市秦淮区政府的支持下,顾业亮成立了南京秦淮灯彩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专业从事秦淮灯会、秦淮灯彩的挖掘、保护及产业化发展。
精美的兔子灯吸引了双胞胎女孩的注意。利明/摄
除了总体设计运营每年的灯会布展,顾业亮还致力于将花灯带入学校和社会,从南京的孩童们身上开始普及这一古老造诣的新生魅力。顾业亮希望,以秦淮灯会为平台,继续进行灯彩创新,将匠人的心气与非遗的传承融汇贯通,在未来的日子里,全世界能有更多的地方将亮起“秦淮花灯”。(魏薇/文 郭家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