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年锦绣非遗走访:红瑶服饰
2018-01-03 14:20:41  |  来源:中国网  |  编辑:陈梦楠

  我们对于桂林的印象,可能更多的是“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想象。但离开了漓江边,前往北边100公里左右的桂林龙胜县里的大石山区,你会发现一个完全不同的桂林——在那里,大山藏着深深的峡谷,红瑶女子似桃花。

  2017年锦绣非遗走访:红瑶服饰

  “锦绣”是《21世纪经济报道》的一个系列专题和公益项目,一直致力于成为乡土中国之美、传统中国之美、非遗中国之美的传道者。2017年度《21世纪经济报道》携手渤海银行联合发起“锦绣”—— 2017中国贫困地区发现之旅。在热烈的9月,走访再次开启。

  第三站,红瑶服饰。

  2017年锦绣非遗走访:红瑶服饰

  龙胜县位于桂林西北部,为湘桂黔三省交界之地,是侗、瑶、状、苗等各少数民族联合自治的县域,所以叫“各族自治县”,全国这样的“各族自治县”共有两个。在龙胜境内的各少数民族中,瑶族人口规模居第三,约2.7万人,并有大半是“红瑶”。

  几百年前,浪头的红瑶先祖们来到此地,一代代人艰辛的开垦和养护,把深山改造令人叹为观止的梯田。同时,红瑶人特有的生活和文化,也在梯田间,一代代地传递和发展下来。

  红瑶社会中曾流传着一首歌谣:“五岁六岁玩泥巴,十三四岁学绣花。十七十八方出嫁,十九二十抱娃娃。”这首民谣,基本能概括很多传统的红瑶妇女的前半生,。

  瑶族人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文字。红瑶女子织锦和刺绣,依靠母辈一代一代的传承下来,这些图案出现在衣、裙、头巾、包肚、腰带、围裙、围裙带、东摆、裙摆、脚绑、脚绑带、花鞋,成为这个族群集体记忆的承载。

  2017年锦绣非遗走访:红瑶服饰

  红瑶服饰除了动物、植物之外,还有频繁出现的四方形图案令人印象深刻。一种是方形印章,一种像是动物爪印。像爪印的图案,方向外框内部则有一个X形图案,空余的部分填绣一些其他颜色。这是传统红瑶刺绣最常见的图案,粟求妹把它称为“瑶王印”,不过也有人称之为“虎爪”,两种称呼源自两种传说。

  其中一种传说是:很久以前,瑶王出榜为女儿招得了一位英俊潇洒的女婿,岂料女婿竟是垂涎瑶家山寨的莫家土司之子,乘机盗走了王印,并带领莫家土司兵攻打瑶王。瑶王没了王印,一时调不来各寨瑶兵,打了败仗。自此,为了铭记夺印之仇,红瑶妇女们就在自己的衣背上和头巾上绣上了瑶王的大印。

  “虎爪”之名来自另一个传说。相传很久以前,某位皇帝上山打猎,不慎独自进入密林,遇到一只猛虎,搭箭射虎不中,一名路过的瑶族女子将虎射倒,救下皇帝。为了感谢这名瑶族女子,皇帝砍下老虎双爪,沾上虎血盖在瑶妹的衣服背后,并许诺今后凡有虎爪印的人,见皇帝不必下跪。

  这些生动的传说,是构建红瑶人民族认同的重要依据。红瑶先祖从北到南一路迁徙,其间不免被打散,而服饰中的这些代代相传的纹式,则扮演着存储族群记忆、构建族群认同的重要载体。

  2017年锦绣非遗走访:红瑶服饰

  在漫长的时光中,服饰早已超越了穿衣打扮的意义,成为了红瑶妇女获得社会认同的重要依托、标识不同人生阶段的重要象征。但今天,在外界的商业文明的冲击之下,红瑶的传统服饰文化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外出打工人数不断增多,很多女子放弃了传统服饰,也不再蓄留长发。商业瓦解了部分过去的族群认同,似乎也在重构新的族群认同。

  锦绣是《21世纪经济报道》的一个系列专题和公益项目,致力于成为乡土中国之美、传统中国之美、非遗中国之美的传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