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空之眼”瞰呼和浩特
2017-08-03 08:34:36  |  来源:新华社  |  编辑:李玥

“天空之眼”瞰呼和浩特

  这是呼和浩特草原丝绸之路文化主题公园(7月29日摄)。

  呼和浩特,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城”,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呼和浩特北望阴山,东临辉腾锡勒草原,西接包头、鄂尔多斯,南与山西省接壤,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黄河在此弯流入晋,库布其沙漠与敕勒川平原在此隔河相望;蒙元文化、晋陕文化在此相互交融。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在保护自身文化旅游资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治理改造,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在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之际,新华社记者通过无人机的视角,展现壮美青城的绚丽独特。

  新华社记者 才扬 摄

“天空之眼”瞰呼和浩特

  这是呼和浩特伊斯兰风情街夜景(7月31日摄)。

  呼和浩特,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城”,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呼和浩特北望阴山,东临辉腾锡勒草原,西接包头、鄂尔多斯,南与山西省接壤,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黄河在此弯流入晋,库布其沙漠与敕勒川平原在此隔河相望;蒙元文化、晋陕文化在此相互交融。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在保护自身文化旅游资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治理改造,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在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之际,新华社记者通过无人机的视角,展现壮美青城的绚丽独特。

  新华社记者 才扬 摄

“天空之眼”瞰呼和浩特

  这是位于呼和浩特的内蒙古博物院(8月1日摄)。

  呼和浩特,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城”,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呼和浩特北望阴山,东临辉腾锡勒草原,西接包头、鄂尔多斯,南与山西省接壤,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黄河在此弯流入晋,库布其沙漠与敕勒川平原在此隔河相望;蒙元文化、晋陕文化在此相互交融。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在保护自身文化旅游资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治理改造,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在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之际,新华社记者通过无人机的视角,展现壮美青城的绚丽独特。

  新华社记者 陈建力 摄

“天空之眼”瞰呼和浩特

  这是呼和浩特南湖湿地公园(8月1日摄)。

  呼和浩特,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城”,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呼和浩特北望阴山,东临辉腾锡勒草原,西接包头、鄂尔多斯,南与山西省接壤,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黄河在此弯流入晋,库布其沙漠与敕勒川平原在此隔河相望;蒙元文化、晋陕文化在此相互交融。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在保护自身文化旅游资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治理改造,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在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之际,新华社记者通过无人机的视角,展现壮美青城的绚丽独特。

  新华社记者 陈建力 摄

“天空之眼”瞰呼和浩特

  这是呼和浩特市环城水系玉泉区段(7月31日摄)。

  呼和浩特,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城”,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呼和浩特北望阴山,东临辉腾锡勒草原,西接包头、鄂尔多斯,南与山西省接壤,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黄河在此弯流入晋,库布其沙漠与敕勒川平原在此隔河相望;蒙元文化、晋陕文化在此相互交融。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在保护自身文化旅游资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治理改造,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在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之际,新华社记者通过无人机的视角,展现壮美青城的绚丽独特。

  新华社记者 任军川 摄

“天空之眼”瞰呼和浩特

  这是呼和浩特大青山(7月30日摄)。

  呼和浩特,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城”,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呼和浩特北望阴山,东临辉腾锡勒草原,西接包头、鄂尔多斯,南与山西省接壤,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黄河在此弯流入晋,库布其沙漠与敕勒川平原在此隔河相望;蒙元文化、晋陕文化在此相互交融。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在保护自身文化旅游资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治理改造,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在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之际,新华社记者通过无人机的视角,展现壮美青城的绚丽独特。

  新华社记者 任军川 摄

“天空之眼”瞰呼和浩特

  这是呼和浩特市体育场(7月30日摄)。

  呼和浩特,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城”,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呼和浩特北望阴山,东临辉腾锡勒草原,西接包头、鄂尔多斯,南与山西省接壤,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黄河在此弯流入晋,库布其沙漠与敕勒川平原在此隔河相望;蒙元文化、晋陕文化在此相互交融。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在保护自身文化旅游资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治理改造,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在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之际,新华社记者通过无人机的视角,展现壮美青城的绚丽独特。

  新华社记者 任军川 摄

“天空之眼”瞰呼和浩特

  这是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公路两边的农田(7月30日摄)。

  呼和浩特,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城”,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呼和浩特北望阴山,东临辉腾锡勒草原,西接包头、鄂尔多斯,南与山西省接壤,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黄河在此弯流入晋,库布其沙漠与敕勒川平原在此隔河相望;蒙元文化、晋陕文化在此相互交融。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在保护自身文化旅游资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治理改造,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在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之际,新华社记者通过无人机的视角,展现壮美青城的绚丽独特。

  新华社记者 任军川 摄

“天空之眼”瞰呼和浩特

  这是呼和浩特大召寺夜景(7月31日摄)。

  呼和浩特,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城”,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呼和浩特北望阴山,东临辉腾锡勒草原,西接包头、鄂尔多斯,南与山西省接壤,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黄河在此弯流入晋,库布其沙漠与敕勒川平原在此隔河相望;蒙元文化、晋陕文化在此相互交融。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在保护自身文化旅游资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治理改造,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在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之际,新华社记者通过无人机的视角,展现壮美青城的绚丽独特。

  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

“天空之眼”瞰呼和浩特

  这是呼和浩特满都海公园(7月31日摄)。

  呼和浩特,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城”,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呼和浩特北望阴山,东临辉腾锡勒草原,西接包头、鄂尔多斯,南与山西省接壤,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黄河在此弯流入晋,库布其沙漠与敕勒川平原在此隔河相望;蒙元文化、晋陕文化在此相互交融。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在保护自身文化旅游资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治理改造,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在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之际,新华社记者通过无人机的视角,展现壮美青城的绚丽独特。

  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

“天空之眼”瞰呼和浩特

  这是位于呼和浩特的内蒙古少数民族群众文化体育运动中心夜景(8月1日摄)。

  呼和浩特,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城”,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呼和浩特北望阴山,东临辉腾锡勒草原,西接包头、鄂尔多斯,南与山西省接壤,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黄河在此弯流入晋,库布其沙漠与敕勒川平原在此隔河相望;蒙元文化、晋陕文化在此相互交融。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在保护自身文化旅游资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治理改造,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在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之际,新华社记者通过无人机的视角,展现壮美青城的绚丽独特。

  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

“天空之眼”瞰呼和浩特

  这是呼和浩特南湖湿地公园内的蒙古包(8月1日摄)。

  呼和浩特,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城”,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呼和浩特北望阴山,东临辉腾锡勒草原,西接包头、鄂尔多斯,南与山西省接壤,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黄河在此弯流入晋,库布其沙漠与敕勒川平原在此隔河相望;蒙元文化、晋陕文化在此相互交融。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在保护自身文化旅游资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治理改造,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在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之际,新华社记者通过无人机的视角,展现壮美青城的绚丽独特。

  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

“天空之眼”瞰呼和浩特

  这是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黄河两岸风光(7月30日摄)。

  呼和浩特,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城”,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呼和浩特北望阴山,东临辉腾锡勒草原,西接包头、鄂尔多斯,南与山西省接壤,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黄河在此弯流入晋,库布其沙漠与敕勒川平原在此隔河相望;蒙元文化、晋陕文化在此相互交融。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在保护自身文化旅游资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治理改造,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在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之际,新华社记者通过无人机的视角,展现壮美青城的绚丽独特。

  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天空之眼”瞰呼和浩特

  这是位于呼和浩特新华大街的地铁1号线施工现场(8月1日摄)。

  呼和浩特,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城”,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呼和浩特北望阴山,东临辉腾锡勒草原,西接包头、鄂尔多斯,南与山西省接壤,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黄河在此弯流入晋,库布其沙漠与敕勒川平原在此隔河相望;蒙元文化、晋陕文化在此相互交融。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在保护自身文化旅游资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治理改造,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在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之际,新华社记者通过无人机的视角,展现壮美青城的绚丽独特。

  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天空之眼”瞰呼和浩特

  这是呼和浩特兴安南立交桥(7月29日摄)。

  呼和浩特,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城”,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呼和浩特北望阴山,东临辉腾锡勒草原,西接包头、鄂尔多斯,南与山西省接壤,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黄河在此弯流入晋,库布其沙漠与敕勒川平原在此隔河相望;蒙元文化、晋陕文化在此相互交融。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在保护自身文化旅游资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治理改造,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在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之际,新华社记者通过无人机的视角,展现壮美青城的绚丽独特。

  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天空之眼”瞰呼和浩特

  这是位于呼和浩特的内蒙古博物院(8月1日摄)。

  呼和浩特,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城”,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呼和浩特北望阴山,东临辉腾锡勒草原,西接包头、鄂尔多斯,南与山西省接壤,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黄河在此弯流入晋,库布其沙漠与敕勒川平原在此隔河相望;蒙元文化、晋陕文化在此相互交融。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在保护自身文化旅游资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治理改造,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在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之际,新华社记者通过无人机的视角,展现壮美青城的绚丽独特。

  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天空之眼”瞰呼和浩特

  这是呼和浩特市如意河夜景(7月31日摄)。

  呼和浩特,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城”,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呼和浩特北望阴山,东临辉腾锡勒草原,西接包头、鄂尔多斯,南与山西省接壤,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黄河在此弯流入晋,库布其沙漠与敕勒川平原在此隔河相望;蒙元文化、晋陕文化在此相互交融。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在保护自身文化旅游资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治理改造,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在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之际,新华社记者通过无人机的视角,展现壮美青城的绚丽独特。

  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天空之眼”瞰呼和浩特

  这是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神泉生态旅游风景区(7月30日摄)。

  呼和浩特,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城”,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呼和浩特北望阴山,东临辉腾锡勒草原,西接包头、鄂尔多斯,南与山西省接壤,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黄河在此弯流入晋,库布其沙漠与敕勒川平原在此隔河相望;蒙元文化、晋陕文化在此相互交融。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在保护自身文化旅游资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治理改造,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在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之际,新华社记者通过无人机的视角,展现壮美青城的绚丽独特。

  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天空之眼”瞰呼和浩特

  这是呼和浩特北二环分离式立交夜景(7月31日摄)。

  呼和浩特,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城”,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呼和浩特北望阴山,东临辉腾锡勒草原,西接包头、鄂尔多斯,南与山西省接壤,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黄河在此弯流入晋,库布其沙漠与敕勒川平原在此隔河相望;蒙元文化、晋陕文化在此相互交融。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在保护自身文化旅游资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治理改造,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在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之际,新华社记者通过无人机的视角,展现壮美青城的绚丽独特。

  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天空之眼”瞰呼和浩特

  这是位于和浩特市玉泉区的内蒙古大学南校区(7月31日摄)。

  呼和浩特,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城”,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呼和浩特北望阴山,东临辉腾锡勒草原,西接包头、鄂尔多斯,南与山西省接壤,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黄河在此弯流入晋,库布其沙漠与敕勒川平原在此隔河相望;蒙元文化、晋陕文化在此相互交融。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在保护自身文化旅游资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治理改造,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在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之际,新华社记者通过无人机的视角,展现壮美青城的绚丽独特。

  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天空之眼”瞰呼和浩特

  这是呼和浩特城市夜景(7月31日摄)。

  呼和浩特,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城”,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呼和浩特北望阴山,东临辉腾锡勒草原,西接包头、鄂尔多斯,南与山西省接壤,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黄河在此弯流入晋,库布其沙漠与敕勒川平原在此隔河相望;蒙元文化、晋陕文化在此相互交融。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在保护自身文化旅游资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治理改造,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在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之际,新华社记者通过无人机的视角,展现壮美青城的绚丽独特。

  新华社记者 辛悦卫 摄

“天空之眼”瞰呼和浩特

  这是呼和浩特青城公园(拼接照片,8月1日摄)。

  呼和浩特,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城”,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呼和浩特北望阴山,东临辉腾锡勒草原,西接包头、鄂尔多斯,南与山西省接壤,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黄河在此弯流入晋,库布其沙漠与敕勒川平原在此隔河相望;蒙元文化、晋陕文化在此相互交融。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在保护自身文化旅游资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治理改造,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在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之际,新华社记者通过无人机的视角,展现壮美青城的绚丽独特。

  新华社记者 刘金海 摄

“天空之眼”瞰呼和浩特

  这是在呼和浩特市区拍摄的日出场景(拼接照片,7月30日摄)。

  呼和浩特,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城”,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呼和浩特北望阴山,东临辉腾锡勒草原,西接包头、鄂尔多斯,南与山西省接壤,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黄河在此弯流入晋,库布其沙漠与敕勒川平原在此隔河相望;蒙元文化、晋陕文化在此相互交融。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在保护自身文化旅游资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治理改造,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在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之际,新华社记者通过无人机的视角,展现壮美青城的绚丽独特。

  新华社记者 刘金海 摄

“天空之眼”瞰呼和浩特

  这是呼和浩特火车东站(拼接照片,7月29日摄)。

  呼和浩特,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城”,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呼和浩特北望阴山,东临辉腾锡勒草原,西接包头、鄂尔多斯,南与山西省接壤,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黄河在此弯流入晋,库布其沙漠与敕勒川平原在此隔河相望;蒙元文化、晋陕文化在此相互交融。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在保护自身文化旅游资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治理改造,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在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之际,新华社记者通过无人机的视角,展现壮美青城的绚丽独特。

  新华社记者 刘金海 摄

“天空之眼”瞰呼和浩特

  这是呼和浩特大青山(拼接照片,7月30日摄)。

  呼和浩特,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城”,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呼和浩特北望阴山,东临辉腾锡勒草原,西接包头、鄂尔多斯,南与山西省接壤,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黄河在此弯流入晋,库布其沙漠与敕勒川平原在此隔河相望;蒙元文化、晋陕文化在此相互交融。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在保护自身文化旅游资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治理改造,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在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之际,新华社记者通过无人机的视角,展现壮美青城的绚丽独特。

  新华社记者 刘金海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