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味从北京开始
2017-07-25 14:27:01  |  来源:国际在线  |  编辑:李玥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157-李海润_meitu_4

李海润(韩国)  北京师范大学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在北京生活不觉已过了三个春秋。这座城市给我留下许多美好的回忆,至今这个美好依然延续着。身为韩国留学生的我,在北京师范大学攻读古汉语专业,闲暇之余沉醉于烹饪是我的最大爱好。北京除了是座厚重的文化古都之外,其美食也是享负盛名的。置身于美食天堂,我的生活的点滴自然离不开吃好的。沉浸在馥郁的人文气息与美食飘香的环境中,可想而知我的生活是何其幸福!

  我在北京以“健康第一、学业第二”为生活目标,尽量保持好身体健康。我们知道,很多留学生到了国外最想念的就是家乡菜,经常吃不惯当地的菜。但随着时间会慢慢地习惯,也开始爱上了这里的饮食了。吃好对学习来讲也是非常重要的。

  知道我深爱烹饪,一位北京朋友高先生,经常带我和来自泰国的室友,到老北京特色小吃的饭馆去品尝地道美食,比如豆汁儿、三不沾、灌肠、驴打滚、豌豆黄、面茶等等。此外,还有中华老字号的特色菜馆,其菜色丰富多彩,令我垂涎欲滴,赞不绝口。高先生问我们:“你们可知道‘木须肉’是什么意思?”我们都摇摇头,等他给我们解释。后来我查了一下,原来‘木须’是桂花名,是形容炒的鸡蛋像黄色的桂花而得名。真没想到还有这样的渊源。这些中式菜的菜名也包含了很多历史内涵,形容优美,总觉得非常有意思。

  直到2015年春季的某一天,本着对中式烹饪的热爱,我于是利用周末的课余时间参加了“中式面点班及中式家常菜”的烹饪课程。这烹饪课程教会了我做包子、饺子、馅饼和好几道美味的中式家常菜。自此,我便开始收集美食的菜谱,从这些菜谱中的说明,学习食材的调味、配量和烹制方法等。而养成了晚上睡觉前看一看菜谱的习惯。对我来说,看菜谱是纾解论文写作压力的一种方法。而且中国菜的名称和有关烹饪的一些词汇、语言表达也很有意思。中文菜谱总是能用几句简练的语句来说明及概括复杂的烹饪步骤,这便是汉语言文字的魅力所在。就这样,我对中国的饮食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然而,中国菜的菜系浩如烟海,我所知道的只不过是沧海一粟,不敢自夸有多了解,还需要时间慢慢用心去学习及领会。从北京菜的认识我倒觉得是很好的开始,再逐步地扩大对不同菜系的知识面,就像我学习汉语一样,一步一个脚印,先是从掌握现代汉语入手,再延伸到古代汉语的研究中去。其实,在我看来汉语和中国菜系一样,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去年暑假期间,我就回家给家人做了几道在北京学会的中国菜,有香菇油菜、炒合菜、麻婆豆腐、乾隆白菜、蒜蓉蒸丝瓜、饺子等,他们个个都吃得津津有味,频频赞好。我心中有说不出的高兴。显然,这种满足感是金钱所不能买到的,我不止学会了做中国菜,还传播了中国的饮食文化!

  我想,要了解一个文化,饮食是一道窗口。中国菜很多都承载着美丽的故事和深邃的文化内涵,并且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中国人自然是个非常讲究吃的,无论在饮食搭配或烹制方法上,都是前人经年累月的智慧结晶。我的好几位中国朋友都非常懂得饮食养身,在什么季节吃什么食品他们都很了解,而且燥热或阴凉的进食分寸都不马虎。作为留学生,了解这些文化知识不仅长智慧,还能帮助传播到自己的国家去,这是一举两得的美事。毕业后,我在北京体验到的生活知识,将会随我回到故乡;同时我也跟北京的中国朋友分享我们的饮食文化。可见以食交友,以食会友,两地的美食就成了情感的纽带。

  我感谢在这里的生活点滴,它将永远烙印在我的脑海里。可爱的北京,是你给了我机会深刻了解到中国菜的文化底蕴,更要感谢你让我在这里结识那么多关爱我的老师和朋友。他们带给我温馨的支持是多方面的,让我在异国他乡不觉得寂寞。

  爱你北京,我的梦想因你而美,我的视野因你而开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