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_fororder_地方频道-logo-城市-190x54

北京石景山:打造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

2022-06-15 09:09:47  来源:北京日报  编辑:宋姝君

  北京石景山:打造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

  石景山首钢园和新首钢大桥已成为首都城市西大门的标志性景观

  本报记者 孙云柯

  蓝天、白雪、流线型赛道……北京冬奥会上,位于石景山区的首钢园大放异彩,令世界瞩目。首钢滑雪大跳台成为谷爱凌、苏翊鸣的夺金福地。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称赞,石景山首钢园区必将成为奥林匹克运动推动城市发展的典范,成为世界工业遗产再利用和工业区复兴的典范。

  冬奥给石景山区带来的变化绝不限于首钢园。七年来,借助冬奥机遇,石景山区加快推动城市深度转型,带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北京银行保险产业园初具规模,中关村科技园区石景山园快速发展,文创园活力迸发,全区以现代金融为主导,以科技服务、数字创意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为特色,以高端商务服务为支撑的高精尖产业体系初步形成,第二、第三产业占比完成了71003d13到21003d18的逆转,石景山这座将北京近百年工业历史融入血脉的传统重工业区实现了向绿色高端之城的华丽转身。

  随着北京冬奥会精彩谢幕,石景山区迎来“后冬奥”发展新阶段,全区将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牢牢抓住“两大机遇”、深入实施“两大战略”、加快推进“三区建设”,全力打造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奋力谱写首都城市西大门建设新篇章。

北京石景山:打造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

  以服务冬奥为带动,石景山区城市环境不断提升。 赵昂摄

北京石景山:打造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

  京西商务中心已成为石景山“长安金轴”上重要的产业载体 赵昂摄

北京石景山:打造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

  北京冬奥组委入驻首钢园,为百年钢城带来复兴机遇。

  工业锈带变活力秀场

  2月8日,中国代表团运动员谷爱凌在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项目摘得金牌。赛后返回休息室,她仍不时回头打量这座带给她好运的场馆。“我真的很喜欢脚下的这片场地,这条赛道真的很棒。而且不只是我,几乎所有运动员都告诉我,这里的大跳台是他们滑过最好的场地。”谷爱凌说。

  谷爱凌盛赞的场地,正是北京赛区唯一雪上项目比赛场地——首钢滑雪大跳台,这座矗立于首钢工业遗址间的高大建筑,外形似一只魔幻的水晶鞋,又像一条飞天的绸带,中国敦煌壁画里的“飞天”在这里有了“超现实”版本。德国《明镜周刊》也刊文盛赞首钢滑雪大跳台是冬奥赛场的建筑典范,堪称“工业迪士尼乐园”。

  不同于之前世界各地滑雪大跳台比赛场地均是临时设施,首钢滑雪大跳台从设计之初就确定要建成一座永久性设施。“首先,我们想使用钢结构进行建设,体现首钢的钢材生产、加工以及建造能力。其次,首钢园区实现全面复兴,要充分借助冬奥这一重大机遇。”首钢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建成永久性设施也能给这个项目的推广和发展带来更好的机遇。”

  “它实现了竞赛场馆与工业遗产再利用、城市更新的完整结合。”一直关注首钢滑雪大跳台的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给出了这样的评价。

  北京冬奥会上,跟着首钢滑雪大跳台一起成为“网红”的,还有运动员背后的首钢工业遗存。首钢将时尚、绿色元素融入其中,实现工业风貌、科技文化与自然山色完美融合。原为炼铁原料区的西十筒仓成为北京冬奥组委的办公地,老工业厂房被改造成冬奥训练场馆,“功勋高炉”3高炉变身多功能秀场,老电厂改造为香格里拉酒店……外国运动员评价所说的“疯狂的烟囱”,正是首钢工业遗存保护利用带给人们的直观感受。

  为了保护和利用好这些工业遗产,“十三五”时期,石景山区在全国范围内先行先试,对首钢原有高炉、仓库、车间等构建筑物进行创新性保护和利用,使老旧厂房工业风貌及肌理得以保留,为发展高精尖产业拓展了空间载体。石景山区因此连续三次获得国务院“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城市”表彰,昔日的工业锈带蝶变城市活力秀场,成为京西独特的城市风景线和网红打卡地。

  冬奥让城市更美好

  以首钢园为核心,冬奥会的举办让石景山区的城市活力不断向外延伸。北京冬奥会的筹办,让这座长时间以来相对独立发展的工业园区打开了封闭的厂区围墙,融入了京西地区更宏大的发展格局。首钢园西侧,北京冬奥公园依永定河而建。去年年底,冬奥公园标志性景观节点“冬奥之环”亮相,园内30多个景观节点全部实现建成开放。令人欣喜的是,由“冬奥之环”登上空中步道,可直接进入首钢园,抵达“雪飞天”。

  “这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从首钢到永定河以前要兜个大圈。现在站在‘冬奥之环’,首钢滑雪大跳台就在眼前。”石景山区城管委的马惠介绍。目前,北京冬奥公园与首钢园已在高线公园、冰雪森林和首钢大桥下3处节点实现互联互通,一度割裂的城市空间界面实现了自然缝合。冬奥会后,武大靖、苏翊鸣等冬奥冠军专程来到冬奥公园,亲手种下“中国冰雪冠军林”,为公园添彩增绿。

  在首钢园东侧,还有一条崭新的地铁11号线冬奥支线于去年底建成通车,将首钢园区与城市交通网络联系起来。其中,北辛安站与新首钢站区间将建“地下商业街道”,设置在站厅层,乘客出站即可进入地下步行街,并与国际人才社区等周边用地便捷联系,形成深度融合的站城一体化空间。

  就连石景山区西部地区的老小区,也因冬奥会焕发新的活力。2019年5月11日,广宁街道高井路社区获得授牌成为“冬奥社区”,随后,一系列翻天覆地的变化接踵而至:社区的冬奥广场建成亮相,1万平方米冰雪乐园免费开放,2200平方米冬奥社区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建成……冬奥激发出了这里前所未有的活力,“冬奥让城市更美好”的愿望在这里照进现实。

  此外,石景山还引入社会力量,形成全区“十冰六雪”场地设施布局,并在社区、学校、体育场馆建设季节性冰雪休闲场地和可移动装配冰场,满足不同人群的冰雪运动需求,累计吸引50余万人次上冰上雪。石景山区还先后建成了27所市区两级冰雪运动特色学校、10所奥林匹克教育示范校,实现中小学生100%上冰,成功创建全国首个“‘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示范区”及“冰雪社区”“冰雪学校”,为推广普及大众冰雪运动贡献了“石景山力量”。

  借势冬奥转型升级

  站在新起点,谋划新发展。“后冬奥”时期,石景山区迎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相关负责人介绍,石景山与首钢区企联动,超前谋划滑雪大跳台、冬奥办公区、“四块冰”三大片区的赛后利用,赋予其体育休闲街区、单板与空中技巧研发中心及冬季运动展示等功能。

  其中,首钢滑雪大跳台将围绕举办世界级赛事、专业运动员训练、承接首发首秀首展商业活动、市民文化娱乐等场景举办活动,实现一年四季全部充分利用,带动首钢园区乃至京西地区体育经济社会多元发展。国家冬训中心训练场馆将转为社会设施,向公众开放,并承接综合赛事,为普及冰上运动做出贡献。

  除了冬奥场馆,首钢园留下的各类工业遗存,天然具有科幻色彩,为高端要素集聚释放了产业空间。目前,以连续成功举办两届中国科幻大会为带动,首钢园正聚力打造科幻产业聚集区,现已吸引中国科幻研究中心、当红齐天、未来事务管理局等10余家科幻企业入驻及相关项目落地。另外,作为城市工业遗产更新样本的首钢六工汇项目即将正式开业,工业厂房在这里将成为汇聚现代办公、复合商业空间的国际化城市复兴标杆,树立起北京城市产业更新和国际消费的新地标。

  以首钢园为缩影,历经多年转型发展的石景山不断加速产业转型升级,构建了高质量发展新格局。站在新首钢大桥上极目远眺,石景山万达银河商圈、银河商务区、京西商务中心等现代金融产业聚集区紧密围绕着长安街西延线,形成了一条璀璨的“长安金轴”。

  北京银行保险产业园初具规模,园区建成率超过80%;中关村石景山园发展迅猛,工业互联网产业园实现开工;新首钢园落户“体育+”、数字创意、人工智能等实体100余家,成为中国科幻产业集聚区、元宇宙创新中心、北京市电子竞技产业品牌中心和北京市游戏创新体验区;首钢文化产业园、郎园Park获评市级文化产业园区,北重科技文创园纳入市级老旧厂房拓展文化空间试点,石景山“一轴四园”产业发展新格局稳步建立起来。

  近年来,石景山大力构建以现代金融为主导,科技服务、数字创意、新一代信息技术为特色,商务服务业为支撑的“1+3+1”高精尖产业体系,初步形成银行保险、工业互联网、虚拟现实等特色产业集群,高精尖产业对区域经济贡献显著提高。截至2021年,石景山地区生产总值完成930亿元,比2016年增长38.7%,年均增长6.8%。全区二三产业占比完成了7∶3到2∶8的逆转,实现了由传统重工业区向绿色高端之城的华丽蝶变。

  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冬奥会期间,在中外媒体的镜头下,石景山秀美风景与文化景点广受关注。北京冬奥公园的大气端庄,模式口大街的古色古香,阜石路沿线冬奥景观的恢弘时尚,均被永久记录下来。

  2021年9月底,千年古道模式口正式开街,沿街5处景观节点、7处精品院落和30家特色商铺同步亮相,街面经过5年整治提升呈现出崭新风貌,时尚潮流的商业业态注入其中,让这条“京西古道”重现往日繁华,成为石景山标志性文化符号。位于古街千年古刹承恩寺内的北京燕京八绝博物馆也实现正式开馆,近十个主展厅内,展示了包括金漆镶嵌仿故宫穿云龙屏风、仿清宫花丝镶嵌腰刀、景泰蓝《万寿无疆》碗等在内的400余件燕京八绝传世精品,进一步拓展了模式口的文化底蕴。

  不仅仅是模式口,过去几年,石景山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带动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滚动实施改造62个老旧小区共计713栋、400万平方米,积极探索老旧小区改造的“石景山样本”。持续推进西黄村、北辛安、衙门口、广宁村4个重点棚户区改造,共拆除城中村、平房区及非住宅房屋建筑面积400余万平方米,竣工安置房1.6万余套,1.5万户居民的生活环境得到根本改善。

  石景山区还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和推动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为重点,深入打造山水灵动、文化荟萃的品质之城。全区相继完成新建和改造大型城市公园25座、社区公园21处、口袋公园与小微绿地38个,新增绿化总面积285.48公顷,改造提升绿地面积130.44公顷。

  截至目前,全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24.35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52.42%,均为北京中心城区首位;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99.32%,位居全市第一。随着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大幅改善,“山环水绕、绿轴穿城、绿链串园”的绿色空间格局和“一半山水一半城”的美丽姿态已经初步显现。

  如今的石景山区,早已摆脱了老工业区的“灰头土脸”,真正实现了“出门见绿”“抬头见蓝”。坐拥天泰山、永定河等自然资源的浅山区,拥有丰富工业遗存、冬奥遗产,石景山这片热土如今正焕发巨大的生机活力。

  穿越千年,古老的石景山区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处处洋溢着生机、自信和激情。“双奥”让石景山区实现了涅槃蝶变,新的时代又赋予其新的使命。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石景山区将深入推进以新首钢为核心的京西地区在“后冬奥”时期加速转型发展、打造“一起向未来”的城市复兴新地标,高水平建设好首都城市西大门,在奋发有为推动新时代首都发展中展现新气象、新作为,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北京石景山:打造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

  冬奥社区居民开展健步跑活动,石景山推动“冬奥让社区更美好”。

北京石景山:打造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

  创建全国“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示范区,石景山冰雪运动蓬勃发展。

  百姓说变化

  张凯 (石景山区居民)

  我是一名新石景山人,虽然在这里生活的时间不算长,却已深深爱上这里。2022年,我作为一名志愿者参与了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在首钢园亲眼见证了谷爱凌化身“傲雪飞燕”、苏翊鸣“一鸣惊人”,经历了这片工业遗存上演的华丽蝶变。

  以前从首钢园外经过,看到的是巨大寂静的高炉、锈迹斑斑的钢架。如今,在北京冬奥会的带动下,寂静的钢城重新苏醒,改造完成惊艳亮相的各类工业遗存像磁石一样把和我一样的众多年轻人吸引到这里。我要和这座城市一起,用奋斗书写新的荣耀,创造一起向未来的美好明天。

  包赛依娜 (石景山区居民)

  作为居住和生活在石景山的“老街坊”,近年来石景山城市公园的建设让我很有感触。北京的母亲河从这里流过,西山八大处尽显西山的秀美和灵动,优美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石景山区一张亮丽的名片。随着北京冬奥公园建成,这座融合了冬奥、西山永定河、首钢工业遗存、铁路等多种元素的京西新地标,为我们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不仅如此,石景山区还建设了功能多样化的“口袋公园”,让我们在家门口就能亲近自然,仿佛城市就建在公园里。作为石景山的居民,我觉得很幸福也很骄傲,希望“一半山水一半城”的石景山越来越宜居,希望我们热爱的京西福地继续向美而行。

北京石景山:打造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

  北京冬奥公园让“双奥之区”石景山大放异彩

  基层筑堡垒

  石景山区党员在大战大考中砥砺初心

  一线党旗飘 凝心担大任

  本报记者 孙云柯

  一个党组织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回顾过去五年的发展历程,石景山区坚持把服务保障重大任务作为“磨刀石”,把完成好急难险重任务作为“试金石”,实现了重大决策部署到哪里,组织建设就跟进到哪里,党员干部就集中在哪里,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在一次次大战大考中得到集中检验,锻造了一支勇于担当的党员先锋队,为石景山区完成一项又一项重点任务,实现一次又一次跨越发展积蓄了磅礴动力。

  2022年4月底,石景山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正在最“吃劲”的紧要关头。随着区委一声令下,党建引领“全响应”行动在全区启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迅速下沉到疫情防控第一线,在社区、封(管)控区、集中隔离点等成立184个战疫先锋党支部,2600多名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闻令而动、下沉一线,151名社区“第一书记”迅速到岗、并肩作战,驻区单位响应号召、积极行动,筑牢了疫情防控的“防火墙”,撑起了保障居民生活的“平安伞”。

  刚结束北京冬奥会首钢滑雪大跳台服务保障工作的区委组织部干部张运周,主动请缨下沉金顶街街道金一区社区参与防疫工作。

  鲁谷街道依翠园北社区发现一例确诊病例后,4名街道干部、11名社工、6名下沉干部、物业人员立即在封(管)控区内成立疫情防控先锋党支部。为做好居家人员服务,他们连夜奋战,全面摸排居民需求,建立老、幼、孕等特殊群体台账,及时对接辖区超市、便民菜市场,协调“蔬菜直通车”直接开进管控区,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应急防疫战斗力。

  老山街道下沉干部蔡秀福在自己下沉工作的核酸检测点度过了60岁生日,作为核酸检测点负责人的他,在本该退休的年纪,仍然坚守在防疫一线。

  “看到防疫一线高高飘扬的党旗,我们就感到有了主心骨,心也踏实多了。”一位石景山区居民这样说。在疫情防控中,石景山区广大党员干部与病毒赛跑、与高温抗衡,在大战中砥砺初心,在大考中担当使命。

  不仅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近年来,全区每一项重大任务面前,都涌现着党员干部冲锋在前的忙碌身影。石景山区党员干部始终保持着迎难而上的精气神,在各自平凡又重要的岗位上,不懈淬炼勇于担当的时代品格。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以来,石景山区在场馆团队、志愿服务团队等6类重点点位上成立150个“冬奥先锋党支部”,引导6万余名党员紧扣承诺内容发挥作用,全力做好“服务冬奥、参与冬奥、借势冬奥”相关工作,开展“百日会战”攻坚行动,53项重点任务完美收官,赛前实现“工程建设基本就绪、环境提升全部完成、服务保障全面到位”目标,保障国家队在大跳台勇夺2金,兑现了“双奥之区”承诺,在服务保障重大任务工作中彰显出强大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

  困难在哪里,堡垒就在哪里,力量就在哪里。石景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消费者权益保护科科长屈向东从事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13年来,牵头办理工单42000余件、累计调解消费投诉55000余件、为群众挽回损失1880余万元。石景山信访办接待专员杜国庆,共参与接待群众来访13万批21万余人次,并成立了“国庆工作室”,专门为群众解决各类“疑难杂症”,深受居民信任和称赞。

  近年来,石景山区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结合地区实际,突出基层特色,组织开展“传承红色基因”主题教育活动、“一把手进社区”“我是党员我承诺”主题实践活动等,切实让党员干部受到深刻的思想洗礼、党性锻炼和作风锤炼。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主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以服务群众的实际成效践行共产党人的初心,聚焦“七有”“五性”和民生领域的难点、痛点、堵点,补短板、强弱项,努力解决人民群众所需所急所盼,深化“吹哨报到”“接诉即办”改革,健全“双报到”长效常态机制,深入推进“品质社区”建设,擦亮“石景山老街坊”品牌,实施新就业群体“聚蜂行动”,认真办好物业管理和垃圾分类两个“关键小事”,加快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特色路径,百姓生活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增强。

  党旗辉映峥嵘岁月,担当铸就奋斗情怀。以党建为引领,石景山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以“打铁必须自身硬”的精气神,继续攻坚克难谋发展、坚定不移促转型、不遗余力惠民生,全力推动石景山区各项事业发展,唱响石景山砥砺奋进、高质量发展的新乐章。

   

 

 

为您推荐

新闻
军事
娱乐
体育
汽车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