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_fororder_地方频道-logo-城市-190x54

朱虹 曹文芹:文章大家曾巩

2022-01-11 10:14:30  来源:大江新闻  编辑:赵滢溪

  曾巩(1019年—1083年),字子固,江西抚州南丰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这样评价他:“门者百千人,独于得生为喜。”和他交往一生的改革家、文学家王安石这样评价他:“曾子文章众无有,水之江汉星之斗。”南宋理学大家朱熹这样评价他:“公之文高矣,自孟、韩以来,作者之盛未有至于斯”。近代文化大家钱钟书在《宋诗选注》中这样评价他:“比苏洵、苏辙好,七绝有王安石的风致。”

  文章超众,自成一家。曾巩一生最大的成就在于他的文章,散文、诗歌、公文,都有自己的鲜明风格,尤其是他的散文,独树一帜。作为文坛宗师欧阳修的得意门生,曾巩一生追随着老师,投身于轰轰烈烈的诗文革新运动,反对以西昆体为代表的浮靡文风,主张对诗、文进行革新,提倡平实朴素的文风,文章要有用于当世。曾巩也身体力行着他的道德理想,他的文章,平实、质朴、含蓄、典雅。他的公文水平也极高,一篇《越州赵公救灾记》写得极其端正规范、严谨务实,直接成为后世官方文件的范文样式。明清考试的八股文就来源于曾巩。曾巩一直视自己为儒家思想的传承者,在为人、治学、从政方面,他一生都在践行着儒家的抱负和理想,他的一生,是“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一生。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曾巩祖父曾致尧、父亲曾易占皆为北宋名臣。曾巩幼年时期,就显示出他的天资,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年十二即能为文。然而,他的求学之路却充满坎坷和艰辛。少年时,他痛失爱父,家境衰败,只能辍学回家种田,侍奉继母,抚育四个弟弟、九个妹妹。他维持生计,照顾家人,教导幼小,更时刻不忘发愤读书,直到32岁才娶妻。在《读书》一诗中,曾巩深情地回忆了那段艰辛岁月:“荏苒岁云几,家事已独当。经营食众口,四方走遑遑。”命运之神一次次考验他,科举考试,他数次落榜,可是他丝毫没有气馁。直到38岁那年,命运终于垂青于他,1057年,嘉祐二年,曾巩终于进士及第,并和他弟弟、妹夫们留下“曾家一门同榜六进士”的佳话。

  治学严谨,文风质朴。北宋嘉佑五年(1060年),经欧阳修举荐,曾巩赴京担任史馆馆职,从事史籍编校工作。在这坐冷板凳,埋首于故纸堆的10年里,曾巩显示出了他的严谨和坚守。据史料记载,曾巩在这期间考证、校勘、整理的史书古籍多达数十种。他将《李白诗集》从770余首增加到千首,《战国策》从22篇增加到33篇,对保护和传承中华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代表作则有《醒心亭记》《游山记》《道山亭记》《墨池记》和《越州赵公救灾记》等。有《元丰类稿》和《隆平集》传世。

  勤政爱民,政绩斐然。曾巩任地方官员长达12年,他从来没有当过大官,没能像苏辙、王安石登上政治的大舞台,但是在他为官的小天地里兢兢业业,不把做大官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而是踏踏实实为百姓谋福祉。百姓的苦难时刻记在心间。在任越州通判期间,遇上当地大饥荒,他领导官府赈灾,下令让富户平价出售粮食,得到当地老百姓的爱戴。在知福州时,他鲜明提出,当官不能与民争利。当官府的蔬菜大量上市抢了当地菜农的生意时,他立刻取消了朝廷拨给的“职田”,保障了菜农的利益。在齐州(济南),他扫黑打恶,维护当地良好社会秩序;修建北水门,解决了困扰齐州城多年的水患问题;疏浚大明湖,让北方的济南山青水碧。在洪州(南昌),面对突如其来的瘟疫,他置个人安危于不顾,访百姓、查疫情、集百官、腾官舍、发救济、严隔离,给处于疫情之中的百姓以最及时、最有力的帮助,体现了他高超的社会治理能力和突发事件应对能力,最终战胜了疫情,保护了一方百姓的平安。

  曾巩的身上始终洋溢着谦谦君子之风,令后世尊敬。他活得很纯粹,为人子,他尽孝尽心,在父亲去世之后,勇敢地挑起了家族生存的重担。当官员,他干得很纯粹,从不追名逐利,而是心系百姓,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安守本分,坚守初心。为学者,他同样很纯粹。他是文章大家,一代文豪,天下多少人仰慕于他,争先希望结交于他。可是,他可以坐得板凳十年冷,静下一颗心、守着油灯古籍,在历史的海洋里驰骋,在文学的世界里纵横。人的一生,究竟应该如何活着才有意义?怎样才能活成一位真正的君子?曾巩,用他的一生,做出了最好的回答。(来源:微信公众号“翻开江西这本书”)

为您推荐

新闻
军事
娱乐
体育
汽车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