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隐形冠军企业突破百家
来源:湖北日报  |  2022-04-29 11:07:43

黄冈隐形冠军企业突破百家

  千川门窗生产车间。(千川门窗有限公司供图)

黄冈隐形冠军企业突破百家

  鸣利来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线。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泉 摄)

黄冈隐形冠军企业突破百家

  宇星水钻婚纱钻饰。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泉 摄)

黄冈隐形冠军企业突破百家

  亚星专利墙。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柯利华 摄)  

  湖北日报讯 (记者柯利华、通讯员付方志)破解个性化定制与规模化生产矛盾,索菲亚家居市场占有率居全国前列;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抢占智能制造风口,科峰传动占全国减速机市场50%;48年专注改进生产工艺,广济药业维生素B2稳坐全球半壁江山……截至4月底,黄冈已培育出湖北省支柱产业细分领域隐形冠军企业102家,2021年创造产值374.9亿余元。

  “隐形冠军”是指长期专注于某一细分行业产品的研发、生产和经营,具有较高的市场份额和市场领袖地位的中小企业。

  2021年,黄冈新增30家“隐形冠军”企业,同比增长41.67%。目前,该市102家隐形冠军企业,包括示范企业10家、科技小巨人企业17家、培育企业75家,主要集中在医药化工、智能家居、新材料、机械制造等领域。例如,科峰传动坚持每年将20%以上的销售收入用于产品研发,将绝大部分利润用于设备更新,鸣利来13年执着打磨一颗钻头,亚星电子51名员工,其中研发人员就达20人。去年,祥云化工、稳健医疗等10家隐形冠军示范企业,总产值超过200亿元。今年,黄冈提出培育省级隐形冠军、“专精特新”企业20家以上。

  冠军企业的成长,离不开良好土壤。2020年以来,黄冈市经信局将隐形冠军奖励纳入《黄冈市先进制造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对省级隐形冠军示范企业奖励60万元,隐形冠军科技小巨人企业奖励40万元,隐形冠军培育企业奖励20万元。

  鸣利来

  13年打磨一颗闪光钻头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泉

  机器人抓取、感应加热、高温淬火……一颗颗陀螺形钻头从全自动化生线上“走”下来,近百米的流水生产线上,仅需4名操作技术工人。

  4月26日,黄冈市南湖工业园湖北鸣利来合金钻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鸣利来)生产车间,没有机器轰鸣、工人忙碌。一台台大型自动化生产设备运转着,每台设备或每个加工环节,只有1名至2名工人,通过操作设备按钮,等待产品自动加工。

  2009年,鸣利来落户黄冈。13年来该企业始终专注于钻头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成长为湖北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钻头,既是企业的产品,也是企业的精神。”鸣利来副董事长沈劲松说。作为矿产开采工具,钻头是易耗品。2013年,公司产品遭遇使用寿命不高的技术瓶颈,一颗钻头钻到矿层深处不到600米就报废,而国外的钻头能钻到1500米。提高产品使用寿命,关键在于提高产品的热处理工艺,鸣利来进行了一次次探索,都失败了。“当时,技术研发进入了一个死胡同。”沈劲松回忆。

  此后,公司投入400余万元,与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合作,开展技术攻关,经过100多次实验,终于“啃”下了这块硬骨头,钻头的耐磨性、抗冲击性和抗疲劳性大大提高,最大钻深超过1700米,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并出口到美国、俄罗斯、巴西、智利等多个国家和地区,产值实现翻番,达到6000余万元。

  尝到甜头后,鸣利来又相继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西安工业大学、黄冈师范学院及中科院岩土研究院等高校、院所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组建了30多人的技术团队,长年有一位博士担任公司科技副总。只要企业遇到技术问题,技术团队便“会诊”。通过校企合作,鸣利来在产品的品种、工艺和结构上不断创新。如今,鸣利来的系列钻头有100余个品种,拥有发明专利6项,实用性专利18项,2020年,其三牙轮钻头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持续技术创新,推动企业稳健发展,其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稳居35%以上。2020年,鸣利来投入6000余万元,对设备进行自动化、智能化更新改造,建立了鄂东最大的精密锻造生产线,设备更新改造比接近80%。2021年,鸣利来再次实现跨越式发展,产值突破1.2亿元,成功跻身湖北隐形冠军企业行列。

  今年,鸣利来又投入5000多万元,扩建一个厂房,新建自主研发的截齿生产线。“新建的截齿生产线最迟将于今年7月投产,公司目前订单已排到了10月份,预计到今年底,年产值将突破1.5亿元。”沈劲松说。

  宇星水钻

  破解密码

  掘金彩钻市场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毅 张泉

  通讯员 吴慕枫

  走进黄梅县湖北宇星水钻饰品有限公司,伴随着智能化设备的运转,一颗颗晶莹剔透的水钻从传送带上“奔”向市场。

  水钻是水晶钻石的简称,以晶质玻璃为原料,经切割、研磨、抛光、表面处理而成,应用于服装鞋帽、箱包饰品和钟表首饰。水钻技术于1895年由捷克人丹尼尔·施华洛世奇在奥地利发明,曾被外国企业垄断了近一个世纪,中国企业只用了不到30年就完成逆袭。宇星水钻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2011年1月,公司董事长周志炎怀着回报家乡的赤诚之心,在黄梅创办了湖北宇星水钻饰品有限公司。2013年,公司投产,当年实现产值4913万元;第二年净增1个亿;2016年,突破2亿元;2018年,宇星水钻产值达到4.8亿元,入选全省第二批支柱产业细分领域隐形冠军培育企业。跨越发展的5年间,宇星水钻更换了5代设备,磨抛设备由5人1机升级到1人5机。

  “每一代设备都抢先其他企业一步,始终站在技术前沿。”周志炎说,公司前后投入研发及技改资金2.35亿元,拥有各项专利37项,设备的自动化升级改造完成95%以上。

  虽然是“隐形冠军”,周志炎却始终觉得有危机。“原材料被人卡脖子。”周志炎说,宇星水钻一直是通过购买水晶玻璃圆珠进行加工。2019年8月,公司决定扩产二期,向产业链两端延伸,一端进入原材料生产,一端增加新产品。

  扩产刚刚起步,新冠肺炎疫情突然袭来。企业停产、市场萎缩、原料进不来,产品出不去,资金一度告急。

  “是保守求稳,还是迎难而上?”周志炎面临两难抉择。

  周志炎决定危中寻机,一边咬牙推进二期建设,一边埋头产品研发。在黄梅县政府和园区帮助下,公司资金问题得到缓解,关键技术也终于突破。玻璃染色技术是上游厂家的不传之秘,周志炎带着团队反复尝试,仅仅水蜜桃彩钻就进行了70多次实验。最终,宇星水钻破解了玻璃染色的密码,生产出媲美进口产品的彩钻。

  2021年3月,宇星水钻二期成功投产。由于品质出色,产品供不应求。新产品平底钻和烫钻刚刚上市,就抢占了全球市场30%份额,当年实现产值6.85亿,同比增长37%,入选湖北省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千川门窗

  一扇门

  引来30亿元产业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柯利华

  通讯员 刘子靓

  备料、雕花、组框、封边……每天,一扇扇木门从湖北千川门窗有限公司生产线下线,奔向全国各地。

  在我国工程安装领域市场,每10扇木门,至少有1扇来自千川门窗。2020年,千川门窗获评为湖北省支柱产业细分领域“隐形冠军”科技小巨人企业;今年再获湖北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

  技术部主管杨开军说,相比2019年技改前,产能提高50%,以前用人工裁一扇门,需要裁四次,用时至少两分钟;现在机器作业,一次成型,精确度控制在0.5毫米以内,只需55秒。

  2012年,千川门窗落户红安经济开发区。2019年,公司投资5200万元,建成2个全自动免漆木门生产车间。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看到,机械抓手将一扇扇木门轻松吸起、抬升,快速精准转运到下一道工序,板件不落地加工。“过去靠人工操作,抬门和卸门都会有失误,每1000扇门至少有1扇返修,现在返修率降到千分之零点几。重活基本由机器人替代,工人劳动强度大大降低。”车间主管毛团林说。

  技改赋能,千川门窗生产的木门通透性好、外观层次感强,受到市场青睐,其品牌连续8年被国家木门专业委员会评为“中国木门30强”。去年,公司产销木门约50万套,营收6.5亿元,位居行业第三。

  “做大做强,离不开红安县的服务理念,不断引入配套企业,帮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千川门窗人事行政经理陈超华说,在备料、精裁等工序,需要大量使用锯片、刀具,每年采购费用至少1000万元,过去都在成都订货,物流成本高、发货周期长,2016年园区引进湖北鑫运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该公司生产刀具、锯片,门类齐全,双方合作后,公司这一块降低成本10%。

  板材和木片,是生产木门的主要原材料,千川门窗多在广西、山东、安徽等地买入,运输成本高,去年采购板材费用4亿元。今年3月,红安经济开发区又引入宁丰集团,投资10亿元建设宁丰板材湖北生产基地,可年产60万立方刨花板。“宁丰板材落户后,不仅满足龙头企业千川门窗的需求,还能为园区其他数10家家具生产企业配套。”红安经济开发区招商分局局长李涛说。

  红安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干部张海斌介绍,为扶持千川门窗做成龙头企业,管委会前后招引19家企业为其配套。

  千川门窗引领,红安智能家居产业不断拉长链条,现有家居企业133家,去年产值超过30亿元。

  湖北亚星

  百余次实验

  只为0.01%的提升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柯利华

  通讯员 肖超

  安防监控、行车记录仪、手机摄像头、单反相机镜头、复印机等,都离不开光学玻璃。高纯光学级二氧化钛是生产光学玻璃的重要原料,其纯度的高低,直接决定清晰度、成像色泽。

  目前,全国光学级二氧化钛纯度达到99.99%的生产企业,有一家来自黄冈——湖北亚星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4月20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进亚星生产车间,一组含若干罐体的大型装置映入眼帘,从原料到成品,整个输送过程自动化、密闭化。“这是国内首条光学玻璃专用高纯二氧化钛生产线,公司是这项技术的发明专利拥有者。”公司董事长何瑞旋介绍,公司始建于江苏江阴,2006年落户团风经济开发区,原本是一家生产电子级二氧化钛的企业。

  从电子级到光学级,源于2005年一个重要客户的感叹——高纯光学级二氧化钛,何时能国产?“当时,国内企业无法生产出纯度99.99%的光学级二氧化钛,提纯技术被美国和日本企业所垄断,导致原料成本居高不下。”何瑞旋说。

  自此,湖北亚星开始“追光”。

  “超过百次实验攻关,换来0.01%的提升。”何瑞旋说,两年时间,亚星牵手国内3家重要的光学玻璃制造企业,以及武汉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优化工艺流程和生产原料配比后,纯度从99.98%提高到99.99%,终于做出了性能和指标全部达到进口水平的产品。

  技精于专,货显于市。0.01%的提升,让亚星生产的光学级二氧化钛,在国内市场上一路攻城拔寨。2021年,该公司光学级二氧化钛销售收入5600万元,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70%,居行业第一,亚星获评为湖北省支柱产业细分领域“隐形冠军”企业。

  在亚星展示厅,一面墙壁上都挂满了各种专利证书。“我们已取得30多项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其中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6项。”公司总经理杜红梅介绍,2020年,公司研发的“用乙氧基三氯化钛生产高纯二氧化钛”技术工艺,节能环保,获得各界认可。

  目前,公司51名员工中,研发人员达20人。今年,公司创新中心迎来新伙伴——武汉理工大学教授程晓敏,他是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知名专家。作为研发总负责人,他将携手团队攻关石化催化剂专用硅溶胶及纳米高纯光电材料技术,开发高端专用光电功能材料。

  杜红梅说,从近几年光学玻璃的应用趋势来看,随着新能源汽车、军事科技、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等行业的发展,产品市场将越来越大。

 

编辑:宋姝君
2023“打卡中国·读懂中国式现代化”网络国际传播活动_fororder_700X190 拷贝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