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_fororder_地方频道-logo-城市-190x54

搭天地互联桥梁,航天驭星助航天产业腾飞

2020-10-15 14:31:52  来源:消费日报网  编辑:张琳瑞

  累计服务卫星60颗,其中长管卫星30颗;自建地面站近30台套;测控范围覆盖欧洲全境、亚洲、非洲和南美洲大部分地区;打通天地通信链路,打造商业测控一体化服务体系,实现软硬件自主化;完成了4轮融资……

  自2016年10月在北京创立,航天驭星已经在卫星测运控这条路上走过了整整四年。

  而“让卫星更好用,让卫星更易用”,是四年来航天驭星始终未变的初心。

  搞基建——赋能卫星

  2020年4月20日,国家发改委将卫星互联网纳入新基建的范畴,而卫星地面站网正是新基建中的基建。

  “以测运控切入商业航天,最初是因为行业缺乏面向商业卫星地面站网等基础设施,这成为掣肘商业航天发展的关键问题,而高覆盖、低成本的测控服务是行业必需。”赵磊表示,“商业测控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低成本化,我们一开始就瞄准了解决低成本测控的问题,而自主化是商业测控公司的必由之路。”

  成立之初,航天驭星便坚决走自建站+合作站的路线,自建为主,合作为辅。从测运控软件的研发,到地面站、基带、星上通信机等硬件设备的研发,航天驭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

  

搭天地互联桥梁,航天驭星助航天产业腾飞

  航天驭星三亚地面站

  

  某种意义上,地面站自主可控自行建设,有利于测控服务的标准化,在确保响应效率、保障服务稳定性的同时,还能降低成本简化流程。

  事实上,自主化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作为国内商业卫星测控的开拓者,对于航天驭星来说,很多事情都需要摸着石头过河,一步一步趟出路来。

  

搭天地互联桥梁,航天驭星助航天产业腾飞

  航天驭星精河地面站

  

  摸索之中,航天驭星建成了国内第一个第三方的卫星测控站;历时一年,经过与相关主管部门的反复沟通,于2018年9月取得国内第一个商业卫星测控站电台执照;此外,还建成了国内第一个专业级的第三方商业卫星测控指挥中心;建成了第一个覆盖全国境的商业卫星测控网等。

  在可预见的未来,卫星在轨数量爆炸式增长,测运控服务需求激增,相应的航天测控网规模日益庞大,如何持续降低测控成本,提升服务质量,也成为航天驭星长期的追求。

  “公司联合国内一流供应商,在软硬件自主可控基础之上,寻求适合商业航天的地面系统产品体系,目前已经具备了包含地面站、天线、基带、星上通信机、测运控软件在内的天地一体化测运控服务解决方案能力。除了坚持自建卫星地面站以外,公司一直紧贴行业发展实际与一线的市场需求,坚持适度冗余原则。”赵磊指出。

  依托覆盖卫星测运控全链条的核心技术团队,航天驭星不断加大新技术的研发。据透露,团队已在一些先进的通信技术上进行了大量有益探索,瞄准天地一体化、星地5G融合等方向开展技术创新。

  而航天驭星更远的目光,则投向了构建全球化的商业航天基础设施,通过建设覆盖全球的卫星地面站网,服务全球商业卫星。

  国际化—全球布局

  在航天驭星的时间表上,2020年是公司国际化的重要一年,无论从地面站建设还是从业务拓展来看,公司瞄准的都是全球市场。

  10套海外地面站的建设也相应地被提上日程,并即将投产完毕。不过受全球范围的疫情影响,建站计划的进度放缓。“预计年底可完成3套地面站的建设,测控覆盖范围将得到很大提升。”

  全球布站不乏难点,有业内人士指出协调难(地面站建设前需要取得所在国通信、航天等主管部门的认可文件,建设用地一方面需要符合地面站建设对于周围环境的严苛要求,还要符合所在国关于土地规划等方面的要求);风险大(国外地面站的建设面临很大的政治、法律、财务风险);运维难(跨国运维给响应的及时性、备件的保障等带来极大的困难)等问题。

搭天地互联桥梁,航天驭星助航天产业腾飞

  航天驭星受邀参加2020 SSC空间会议

  

  这一点上,航天驭星成立专门的部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开展跨国协调、市场和政策的调研,取得了不少开创性的成绩,为我国测运控行业走向国际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除了自建站外,航天驭星与国外同行、科研机构、航天部门紧密合作,通过对国外现有地面站进行适应性改造并打通至国内的数据链路,使其具备服务国内商业卫星的能力。目前,航天驭星的国外合作站已覆盖欧洲全境、亚洲、非洲、南美洲的大部分地区。

  对于航天驭星来说,迫切需要完成的是,将此前研发的技术推向商业市场,适应一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生存逻辑,将其转化为适销对路的产品。

  下一步,公司计划推向国际市场的产品包括:一是依托覆盖全球的卫星地面站网资源,为全球商业卫星提供卫星测运控服务;二是协助卫星遥感企业落地海外遥感应用服务;三是依托测运控业务,获取并融合各类卫星数据与服务,为当地提供卫星应用解决方案。

  服务应用,瞄向下一个四年

  得益于政府在政策和战略上的支持与鼓励,我国商业航天呈现“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态势。根据公开资料统计,到2025年仅国内卫星发射的数量就将达到3500颗以上,相较于当前数十颗的发射量级,无疑将是一个巨大的增量市场。卫星测控作为卫星数据从天到地和从地到天的中枢,可以促进卫星应用生态的构建,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和商业价值。

搭天地互联桥梁,航天驭星助航天产业腾飞

  航天驭星中卫地面站

  

  卫星数量激增的商业航天时代,地面站网资源不足的问题日渐突出。而航天驭星“建设覆盖全球的商业卫星地面站网等基础设施,解决商业卫星在轨管理与应用的瓶颈问题,为商业卫星提供更便捷、更稳定、更低成本的测控服务”的创业初衷不断被推向台前。

  在赵磊看来,在通导遥一体化大趋势下,“测控并不是单纯的一个地面站或者几个地面站的问题,更是一个服务体系的问题。从单星测控到星座测控其背后是不断迭代的技术能力、复杂任务的规划能力和团队的综合协调能力。”

  据了解,航天驭星是国内较早构建卫星测控云平台的公司,其云测控平台历时3载,已迭代至4.0版本,目前其长管卫星数量已达到30颗,服务能力建设对标亚马逊AWS Ground Station、微软Azure Orbital等一流服务商。

  瞄向“卫星应用落地”的终极目标,未来一段时间,航天驭星将继续完善全球地面站布局,建好基础设施,并依托地面站网等基础设施资源,实现引流,为卫星运营商和应用商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去促进应用,服务应用。

  无疑,现阶段商业航天应用落地和商业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航天相关法律需要进一步完善、行业标准有待进一步统一、测控成本仍有下降空间、卫星应用场景亟待逐步开放等。

  对于航天驭星来说,四年只是一个起点,“我们四年来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赋能卫星,让卫星好用易用,下一个四年乃至未来的理想将是天地互联。”

  

为您推荐

新闻
军事
娱乐
体育
汽车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