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_fororder_地方频道-logo-城市-190x54

疫情后的城市规划 从宏观到微观的规划再思考

2020-06-19 16:54:17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编辑:李佳艺

  

       5月14日,在创意中心举办的“创意2030论坛”分论坛上,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董事、副院长潘芳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清华大学社科学院博士后刘佳燕围绕“疫情后的城市规划”这一主题,分享了各自的观点与见解。

  健康生活是城市规划的本源

  新冠肺炎疫情的突如其来使不少老旧小区暴露出空间设计上、硬件设施等方面的问题,也是引发社区性感染的原因。潘芳副院长认为,社区建设除了应当具备完善的常规生活配套设施,也应配备相应的应急健康医疗机构。从城市整体规划的角度来说,应当为应急场地设施用地作出留白,以备突发状况下的应急使用,比如像小汤山、雷神山医院等此类备用场地;除了常规的设施以外,可能还需要一些跟应急健康、应急医疗设施相关的机构,从小区来说,比如“15分钟社区生活圈”是十分必要的。

  刘佳燕副教授也表示,如今的城市规划越来越追求经济效益,而此次疫情的到来则提醒人们,在社区自治能力建设方面,城市规划应当回归其初衷——保障城市的安全与卫生问题。她认为,在城市建设中,微观人居环境的建设仍然相对滞后,例如传染病的应对问题、如何建设儿童与老年友好社区、保护社区中的敏感群体等,都是需要人们不断思考和改进的地方。

  宏观规划——建立完备的应急体系

  此次疫情中武汉市方舱医院的应用对于疫情控制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也引发了人们关于城市中大型公共场所设计的思考。

  潘芳副院长认为,城市中大型公共设施的设计仍然应当从其本体角度出发,同时应具备一定的弹性,使其在关键时期能够转化为城市的应急场所使用。如何建设一个安全的韧性城市,也是这次疫情带给大家的思考。

  刘佳燕副教授补充道,社区医疗服务设施的分诊功能也不可忽视。虽然市区级各大医院发挥着核心作用,但完备的基层医疗设施可以进行人员分流以避免交叉传染,同时也能有效地缓解医疗资源挤兑的问题。

  微观规划——推进社区责任规划师制度

  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生活社区的规划是此次论坛一直离不开的话题。刘佳燕副教授介绍道,以北京为例,北京近两年开始推行“社区责任规划师制度”,专业规划师团队长期沉入社区,进行社区体检、培育和方案推动,从而真正地实现“因地制宜”的有效社区规划,这一制度可以更好地帮助基层社区进行合理管理。比如在北京市海淀区,用“1+1+N”的方式来进行社区管理,“1”指全职的责任规划师,是海淀区分局专门聘请的规划人员,专职在对口的街镇来提供规划服务。第二个“1”是指高校合伙人,这符合了海淀区有大量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特点,充分地动员高校师生成为责任规划师。“N”叫做项目支持,具体的比如说一个广场要改造,或者房屋要进行更新,则由项目组来具体承接项目的设计规划。对此,潘芳副院长补充说到:“北京现在很多治理的权利和责任都下放到街道和社区,所以责任规划师的出台从微观方面体现了我国在基层治理能力方面的提升。”

  疫情带来危机,不管是城市应急设施还是责任规划师,最终的话题还是回归本源,回归健康、回归家庭、回归社区、社会,这是人类发展永恒的追求。在论坛的最后,刘佳燕副教授说:“回归健康是人类发展的永恒目标,在中国大量高密度城市的背后,如何营造一个宜居、健康的居住环境,是我们永远关注的话题。”

为您推荐

新闻
军事
娱乐
体育
汽车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