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上的长三角”主干网基本成形
来源:解放日报  |  2020-12-23 08:58:15

  原标题:从成片“真空区”到几乎“市市通高铁”,长三角铁路基建投资连续5年超过800亿元 “轨道上的长三角”主干网基本成形

“轨道上的长三角”主干网基本成形

  昨天,一列高铁列车经过安徽肥西花岗特大桥(无人机照片)。当日,京港高速铁路合肥至安庆段开通运营。 新华社记者 刘军喜 摄

  解放日报记者 王力

  昨天8时38分,G8311次列车从合肥南出发前往安庆,标志着全长176公里的京港高铁合肥至安庆段正式开通运营。伴随着这条铁路开通,长三角铁路今年投产新线里程超过1000公里,刷新去年创下的874.8公里的纪录。

  按计划,年底盐通高铁(盐城至南通)也将开通。届时,年内长三角铁路投产新线里程将超过1180公里,占全国计划投产新线的四分之一左右。

  数据显示,长三角铁路基建投资已连续5年超过800亿元,今年更是先后两次追加投资,总金额超过900亿元。“十三五”期间,一个个城市和一条条铁路线逐渐串联,编织出一张大网,勾勒出一个“轨道上的长三角”。

  如今,长三角地区除了舟山已经市市通动车,但很长一段时间内,苏北、皖北、浙西南等地区的许多城市都“地无寸铁”。

  一年前,某铁路设计院院长曾对记者说,江苏、浙江、安徽铁路建设都在加速补短板。那时,长三角的铁路版图上仍有成片的真空区。但仅仅一年后,曾经的短板基本都被纵横交错的干线铁路填补。

  6月28日,商合杭高铁(商丘至合肥至杭州)合肥至湖州段开通,安徽宣城迈入高铁时代,安徽省16市自此“市市通高铁”。

  7月1日,沪苏通铁路(南通至上海)开通,江苏太仓、常熟、张家港结束“地无寸铁”的历史,一步跨入高铁时代。新增的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让南通加入上海1小时都市圈,从此向南不再“难通”。

  9月27日,衢宁铁路(衢州至宁德)开通,浙江遂昌、松阳、龙泉、庆元结束“地无寸铁”的历史。虽然不是高速铁路,但该铁路也填补了浙西南和闽东北地区的铁路网空白。

  12月11日,连镇高铁淮安至丹徒段开通,连镇高铁由此全线贯通,拉近了连云港、淮安等苏北城市与苏南、上海、杭州等地区的时空距离。新增的五峰山长江大桥开辟了江苏铁路过江的第四条通道,让扬州至上海的最短时间缩短至2小时内。

  12月22日,京港高铁合安段开通,拉近了合肥与安庆、皖江城市带、环鄱阳城市圈之间的时空距离。

  等年底盐通高铁开通后,苏北地区高铁初步成网。再加上明年春节前计划投产的徐连高铁(徐州至连云港),江苏省高铁总里程将迈入全国前三。

  “交通的便利程度与城市的经济发展高度相关。”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教授徐瑞华指着地图上长江沿线的城市对记者说,“当下决定城市发展水平差异的,不是地处江南还是江北,而是该城市是否融入区域铁路网,特别是高铁网。”

  一个个短板被填补后,长三角许多城市的交通条件和投资环境彻底改变,省内设区市前往省会城市的时间也基本能控制在2小时内,人流、客流、资金流、项目流被盘活,经济发展获得新动力。

  到年底,长三角范围内的全国高铁主干网络基本成形。人们发现,苏北、皖北等地城市一下子被拉到上海这座长三角中心城市的身边。

  沪宁城际铁路股份有限公司工程管理部部长潘成杰告诉记者,长期以来,上海只能通过沪宁城际铁路、沪杭高铁,以及两条相同方向的普速铁路向西、向南辐射内地。而沪苏通铁路和盐通高铁打通了上海以北沿海通道的最后一段,把南北的高铁网在上海串联起来,使上海能够实现向内地的180度辐射,更好地发挥龙头带动作用。

  被串联的不只是上海,这几年,淮安、镇江、湖州等城市都从单条线路的过路站,甚至“地无寸铁”,摇身变为多线交汇的枢纽站。这些新兴的高铁枢纽站正成为当地的新地标,带动周边区域的经济发展。

  交通强国,铁路先行。作为绿色、高效且大运量的交通工具,铁路尤其是高铁拥有无可比拟的优势,这也是为什么要建设一个轨道上的长三角。

  去年12月1日,郑州至阜阳高铁开通,安徽省西北部的界首市进入高铁时代,到上海的时间从原来的13小时缩短至5小时内。高铁开通后,界首市政府牵头,在上海杨浦区五角场附近打造了1000多平方米的“离岸科创中心”。

  界首市市长何逢阳表示,当地不少企业在上海专家的帮助下实现转型、摆脱危机。高铁拉近了时空距离,让跨区域交流得以常态化开展,上海的专家可以为长三角别的地区建言献策。

编辑:宋姝君
2023“打卡中国·读懂中国式现代化”网络国际传播活动_fororder_700X190 拷贝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