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老天琴从壮乡登上世界大舞台
南宁晚报  2020-09-16 10:06:02

古老天琴从壮乡登上世界大舞台   

天琴姑娘们的演出令人沉醉

古老天琴从壮乡登上世界大舞台

龙州天琴非遗传承人李海燕

  在崇左市龙州县金龙镇双蒙村板池屯,有一项备受当地人热爱的民间乐器——天琴。每当壮乡人轻轻拨动琴弦,富有民族特色的唱词伴随着古老的琴音缓缓流出,时而婉转悠扬,时而轻灵飘逸,令人陶醉其中。

  日前的一次文化活动中,记者与龙州天琴非遗传承人李海燕不期而遇,听她聊天琴是如何从最初的藏在“深闺无人识”,到唱响国内外大舞台,其间又走过了怎样的传承之路。

  天琴是乐器更是生活 

  侬侗节、天琴弹唱、山歌对唱、抛绣球……在李海燕的家乡板池屯,每年都会举办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感受壮乡魅力,更因其浓郁的民族风情被誉为天然的龙州壮族文化“博物馆”。

  在板池屯众多的壮民族习俗中,天琴弹唱艺术占据着重要地位。天琴,壮语中称为“鼎叮”,为壮族最有特色的一种古老弹拨乐器,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相传天琴是人与上天沟通的一种工具,因此得名天琴。对于当地人来说,天琴不仅仅是乐器,更是融入生活的精神食粮,生老病死所涉及的仪式都需要天琴。

  李海燕出生于天琴世家,父亲李绍伟是板池屯天琴世家第十代传承人,也是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天琴艺术保护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家中珍藏着大量用古壮字记载的天琴曲目的“天书”。耳濡目染之下,李海燕对天琴的好奇心和喜爱与日俱增。然而,代代相传的天琴弹唱向来有传男不传女的规矩,加上地域局限性,也曾一度濒临消失。

  古老艺术迎来新机遇 

  直至2003年,古老的天琴迎来新的转机。那一年,龙州县政府积极邀请区内外民族音乐家前往板池屯采风,成立挖掘民族文化资源课题组,对天琴艺术进行挖掘、整理,并将板池屯等地不同年龄的民间传承人登记造册,同时还创新性地组建了龙州天琴女子弹唱组合。

  2003年11月8日,在第五届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东南亚风情夜”晚会上,手抱天琴,脚摇铃铛的天琴组合以一曲《唱天谣》惊艳亮相。该曲由民族音乐家范西姆和农峰作曲、梁邵武作词,韩醒负责天琴的改良制作与演奏指导,新颖的表演方式和天琴少女们甜美圆润的歌声,征服了中外音乐艺术家和广大观众。

  时隔多年,李海燕依然清晰地记得初次登上大舞台时的兴奋与激动,尤其是《唱天谣》一战成名之后,演出邀约纷至沓来。“天琴现在成为了非遗文化对外传播的使者。”李海燕说,音乐无国界,虽然很多人可能听不懂歌词的内容,却能让人在弹奏声与唱词中沉浸其中。

  注重非遗推广与传承 

  十多年来,随着非遗宣传和保护力度不断加强,天琴组合的琴音与歌声飘向全国各地,天琴艺术也随着天琴姑娘的脚步,走出国门,登上奥地利、德国、泰国等国家的舞台。天琴更成为龙州县的特色文化品牌,相继被授予“中国天琴艺术之乡”“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旅游示范区”“广西民间艺术之乡”的称号。

  为了让天琴这项民间艺术瑰宝生生不息,龙州县着力培养天琴弹唱的后备力量,分别在小学、中学组织青少年学生学习天琴,建立少儿天琴培训活动基地,并邀请来自板池屯的天琴艺人们教授孩子们天琴的传统弹法和现代弹法,为天琴的推广与传承起到了积极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9月,崇左市成功召开广西崇左壮族天琴艺术国际研讨会,研讨会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壮族天琴艺术保护传承”等议题进行了深入务实的探讨,这也意味着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天琴的队伍将不断壮大,未来可期。

 
 
 
编辑:赵滢溪
在信息的海洋中为您导航陪您去周游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