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消息: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关键。近年来,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三江镇在脱贫攻坚战中,因地制宜,紧紧抓住产业发展关键一环,做优做强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实现了产业经济多轮驱动,助力地方脱贫攻坚。
因地制宜 选准着力点
南昌县三江镇土地肥沃,雨水充沛,有利于农作物生产,是南昌县有名的蔬菜种植大镇。
据了解,该镇现有耕地面积2万余亩,其中蔬菜面积1万余亩,蔬菜品种80多个。近年来,三江镇因势利导,不断加大对蔬菜产业的培育扶持力度,积极发展家庭农场,鼓励无公害蔬菜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包装,产业化经营。同时,该镇积极拓宽销售渠道,采用农超对接直销模式,无公害蔬菜已成功配送至南昌市各大超市。三江镇蔬菜集贸市场规模居江西省乡镇级之首,占地45亩,日集散蔬菜30余万斤,年交易额将近3亿元,已形成南昌、丰城、进贤等农副产品集散地。
为推动蔬菜产业更大发展,目前,该镇将启动集贸市场重建工作。按照规划,新的集贸市场总投资达3000多万元,建筑面积是原市场的两倍多。届时,新的集贸市场将以更大的市场容量带动周边蔬菜产业的大发展。
此外,三江镇日照充足,无霜期长,独特的自然条件孕育了荸荠个大皮薄、肉细味甜、汁多无渣的特点。荸荠成为三江镇三大支柱农产品,也让三江镇成为全国三个重要荸荠产地之一。
近年来,三江镇出台多项惠农支农政策,鼓励荸荠农户扩大种植,集约化经营,并且成立了马蹄协会,通过引进深加工企业,争取银行惠农贷款,拓展电商销售,对农户进行技术培训等有力举措,不断壮大当地荸荠产业大户的实力,使其成为当地农业产业发展的领军。该镇荸荠种植面积达3万余亩(含三江镇荸荠种植户在外乡流转土地种植的),占年产量2亿余斤。三江镇人口约为3.2万人,其中从事荸荠种植、采购、及运输等活动的约7000人,约占总人口的23%,荸荠产业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智力返乡 找准发展点
三江镇大力鼓励当地高学历人才回乡创业,并在政策与资金上给予大力扶持,以推动当地产业经济发展。这些高学历人才返乡创业,不仅为家乡建设带来新思路、新变化,而且为三江镇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找到新的发展点。
南昌县三江镇是蔬菜之乡,萝卜腌菜尤其遐迩闻名,但是一直没有形成产业规模与品牌优势,2015年,在北京奋斗了十多年的袁祥云,因为惦记家乡有“一寸腌菜一寸金”之誉的三江口萝卜腌菜,遗憾其有悠久的历史与美味的口感,却没有形成产业规模与品牌优势,于是他放弃北京的房子、车子与安稳的生活,回到家乡创办了腌菜品牌——秀挹三江,立志做全世界最好的腌菜。经过4年多的发展,秀挹三江已经成为当地知名农业品牌,秀挹三江现代农业示范园项目获批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带动生产农户300多户,其中贫困户24户,为农民每年平均增收约2万余元,一举带动当地腌菜产业规模化生产。
无独有偶,三江镇汗塘村付家村小组的付敏琪,毕业于东华理工大学机械制造专业,是村内少有的本科毕业生。2017年,他在听到家人有养殖泥鳅的想法后,毅然从工作了多年的韩资企业辞职回乡,利用自己机械制造的专业技术,改造了养殖场,还利用丰富的网络知识,学习养殖技术,不断扩大养殖规模。如今,付敏琪家的养殖场占地560亩,年产值近2000万元。付敏琪还联合周围农户成立了养殖合作社,试图将荒置的土地承包下来,发展生态状殖,带动周边产业发展。泥鳅规模化养殖,一个新的产业又在三江镇崛起。
助困扶贫 看准发力点
政府的精准扶贫,就是根据每一个人的实情,发展产业经济,从根本上提高农民收入,助力农民脱贫,使越来越多的人们过上幸福生活。
6月6日一早,60多岁的章保根老俩口就来到村东头柏岗山下的蔬菜大棚里。大棚里栽满了梨瓜,绿油油的一大片,长势旺盛的叶蔓每隔两三天就要掐剪一次,除掉疯长没有花蒂的枝蔓,确保养分集中供应小瓜生长。
这里是南昌县三江镇春晖农业合作社的蔬菜大棚,当地政府产业扶贫基地。章保根老俩口身体不好,患有多种慢性病,是村里的贫困户,去年扶贫基地大棚建成后,两口子作为扶贫对象,被招聘到合作社从事果蔬修剪采摘等轻体力劳动,每天也有200元左右的收入。这对于身体不好,重体力活干不了,又不能出去打工的老俩口来说是笔不小的收入。
近年来,南昌县三江镇强力实施产业扶贫带动群众稳定致富,按照现代化农业需要高标准建设扶贫基地,建成的扶贫基地发包给种植能手经营,资金收益反哺当地贫困户,并根据生产需要优先安排贫困户进入基地工作,帮助农民脱贫致富。
“基地先进的生产模式和农业技术,对周边的农户也是很好的示范作用,有利于现代化农业的推广。”在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路上,南昌县三江镇镇党委书记万卫国表示,“三江镇还将放宽视野转思路,眼睛向内挖潜力,向外拓展,通过做强做大传统优势产业发展产业经济,为强镇富民、全面小康装上加速器。”(文 汪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