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_fororder_地方频道-logo-城市-190x54

广州 最幸福城市这样炼成

2019-11-28 09:39:43  来源:广州日报  编辑:李玥

  原标题:最幸福城市这样炼成

广州 最幸福城市这样炼成

长者饭堂里老人们赞赏饭菜可口。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苏韵桦、莫伟浓 摄

  11月25日,“2019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调查推选结果在广州发布,广州再次荣获这一称号,而天河区、黄埔区、南沙区则当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县级)。

  幸福感从何而来?幸福之城,有青山绿水点缀。幸福之城,有乡愁记忆留存。幸福之城,有高质量发展支撑……幸福感,藏在广州的每一个民生细节里。

    广州 以厚民生为本 增强幸福感获得感

  如何评判一座城市的幸福感?对广州百姓来说,幸福感来自于具体的生活。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这些民生大事,事关百姓的获得感与幸福感,也是广州文明城市创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广州在教育领域,市教育局规划建设处处长崔萍表示,学位供给一直是市教育局高度关注的问题,广州正在实施中小学校三年提升计划,预计到2020年可以新增18.75万个中小学学位,截至目前已增加15.15万个。市教育局副局长陈敏生提供了两组数据:在学校数量方面,广州全市共有中小学校1492所;在教师数量方面,广州全市中小学教职工超过19万人,其中专任教师超过14万人。“近几年,我们致力于让孩子们从‘能上学’到‘上好学’的转变。”陈敏生说,广州大力推动集团化办学,通过内涵特色的发展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

  在医疗方面,今年6月,广州市发布了“电子健康码”,市民就诊前后的预约挂号、移动支付、检验检查、取药、健康档案查询、报告查询都能实现“一码通用”。2020年6月前,广州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和公共卫生机构将全面实现“电子健康码”应用,有条件的民营医院也将实现应用。

  养老也成了这个城市最关心的话题。自2016年起,广州市采取“企业让一点、政府补一点、慈善捐一点、个人掏一点”的方式,构建起了覆盖全市的社会化“大配餐”服务体系。现在老人们在社区或家里就能方便地吃到健康可口、价格优惠的饭菜。截至今年5月底,全市共有长者饭堂已达1031个,街道(镇)、村居覆盖率达到100%,“市中心城区10-15分钟,外围城区20-25分钟”的全覆盖服务网络基本形成。

  除了让老人“吃得好”,广州还通过配套建设养老院、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老年人活动站点等养老服务设施,让老人“玩得好、过得好”。每天,都有100多位老人来到东沙角路的越秀长者综合服务中心。早上,上班族把家里老人送到中心,晚上下班再接回家。护士、治疗师、社工等组成的日托团队,每天上午会为日托老人提供康复治疗活动,锻炼身体和大脑,下午则组织老人社交,一起唱歌或做手工等。而这样的日托收费1天仅20元,还包括午餐。(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方晴)

    天河 民生举措有力度 幸福生活有温度

  天河区如何能同时斩获“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县级)及“城市吸引力最强区”,天河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龚伟河的分享可见一斑。

  据悉,天河从阡陌纵横的菜地田野,蜕变成为广州市中心城区,2018年经济总量突破4600亿元,并且连续多年保持较快增长,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龚伟河表示,天河坚持以有力度的民生举措为人民群众带来有温度的幸福生活。“近年来,我们高标准建设区老人院、5所优质中学和5所高水平医院,推广微小型幼儿园改革创新经验,通过建设施保障民生基础。大力推进‘养老大配餐’服务全覆盖,积极实施‘爱心天河’扶助政策,通过优质服务增进民生福祉。我们积极引进国际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开设港澳子弟班,成立全省首个港澳青年支援中心,通过促合作提升民生水平……”

  此外,天河区大力加强文化建设,打造了广东唯一的国家文化出口基地。“从广州乞巧文化节、车陂国际龙舟文化节,到尚天河文化季、中国文创产业大会·天河峰会,传统和现代文化在此交相辉映。伦敦西区和百老汇的音乐剧、广东音乐与粤剧等文艺精粹在广州大剧院、广东艺术剧院、广州歌舞剧院、红线女艺术中心轮番上演,东方与西方文明美美与共。辖内省博物馆、市图书馆等公共文化设施星罗棋布,大大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作为广州恒大的主场,每当有球赛,一片红海即成为天河体育中心一景……”在龚伟河看来,这一个个故事和细节正是天河文化兴盛的缩影。

  在天河,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融合发展得到了完美诠释。“天河环境优美,有花城广场等广州新城市客厅、11公里的珠江沿岸景观带、北部38平方公里的三大森林公园,城区绿地面积4700多公顷,森林覆盖率达23.8%。我们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在全市率先建成‘无燃煤区’‘扬尘污染控制示范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稳居广州中心城区前列,稳步推进黑臭水体治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龚伟河说。(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秦松)

广州 最幸福城市这样炼成

在荔湾区,粤剧演员进行“经典粤剧”快闪表演。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莫伟浓 摄

    荔湾 积极建设岭南文化中心核心区

  2019广州国际灯光节分会场之一的荔湾分会场截至11月25日已吸引22618人次前来。此次灯光节,以岭南文化搭载夜间经济的形式,荔湾再次对外擦亮文化品牌。

  作为当之无愧“最广州”的代表城区,荔湾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既有以八和会馆、陈家祠、华林禅寺等为代表的物质遗产资源,也是粤剧粤曲、“三雕一彩一绣”、中医药、西关美食以及各种岭南民俗原生地,现有36项非遗项目、50名代表性传承人,涵盖8大门类,非遗项目和传承人数量居各区首位,约占广州市三分之一。

  灯光节虽将结束,建设岭南文化中心核心区仍任重道远。荔湾最突出的是积极推进粤剧粤曲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建设。

  多年来,荔湾区一直在多措并举扶持粤剧粤曲发展。2012年,荔湾区制定《关于推动粤剧粤曲艺术发展的实施方案》,每年投入100万元经费,开展粤剧粤曲传承工作。而且自2006年起荔湾连续承办“穗港澳粤剧日”活动,2015年恢复举办了四届华光师傅诞巡游展演,每两年举办全区性的民间私伙局和青少年粤剧粤曲比赛,每年举办“粤俗艺术大讲堂”等。

  日前,荔湾区已制定《粤剧粤曲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规划纲要》,其中提到,以粤剧艺术博物馆为中心,涵盖八和会馆、銮舆堂等粤剧活动重要场所,打造总面积16公顷的国家级文化保护区,从整体性保护中实现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扬。“通过设立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可从多角度立体关注粤剧粤曲岭南文化及其存续、传承的文化空间,促进荔湾打造曲艺文品牌的可持续保护、传承、发展。”荔湾区文广旅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如今,荔湾同时正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交流创新中心的建设。省当代美术馆、非遗展示中心和文学馆“三大馆”选址白鹅潭,进一步将荔湾岭南文化中心核心区的区位优势凸显。 (全媒体记者吴多 通讯员荔宣)

广州 最幸福城市这样炼成

黄埔区内,瑞松智能科技的车身总拼自动化生产线。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王维宣 摄

    黄埔 高质量快发展沃土 幸福生活有奔头

  这是黄埔区首次荣获“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县级)”称号。其中,生活安全感指数一项比过去一年上升了21位。此次脱颖而出,背后得益于哪些优势的支撑?瞭望周刊社总编辑、党委书记冯瑛冰认为,对县级市(区)城市来说,经济发展的硬实力和生活品质等软实力都重要,甚至经济实力对幸福感的影响更大。而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正是以高质量的经济发展成就市民幸福生活。

  广州开发区从1984年两万元起家,发展为2017年全国首家财税总收入超千亿的效益之区,从探索试验田蝶变为发展新高地的创新之区,创造了多项“全国第一”。目前,该区财税总收入、科技创新、营商环境、知识产权保护、上市企业总数在全国219家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均排名第一。

  2017年以来,该区引进百济神州、粤芯芯片、日本发那科等重大项目300多个。引进美国通用生物科技园,带动瑞士龙沙、德国默克等一批生物医药产业巨头落地。今年9月,粤芯12英寸晶圆项目正式投产,扭转华南地区“缺芯少核”局面。18个月建成全球最大尺寸和最先进的LG8.5代OLED项目,构建起千亿级平板显示全产业链,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等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和生物医药等3个五百亿级产业集群。

  黄埔区、广州开发区还围绕产业、人才、知识产权、投融资、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等,出台“黄金10条”“美玉10条”“区块链10条”“民营及中小企业18条”等系列政策。目前,全区建成华南地区规模最大孵化器集群,科技型企业超2万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近3000家,科技创新单项考核、上市企业总数居全国开发区第一,广州科学城“双创”工作获国务院督查激励的通报表扬。

  据统计,2018年,该区在全国219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中综合考评排名第二,科技创新排名第一,财税收入排名第一,同时位居全国工业百强区第二。(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何瑞琪 通讯员徐洁芹)

    南沙 宜居宜业宜游 幸福生活有密匙

  南沙幸福来自哪里?大湾区半小时生活圈呼之欲出,一流营商环境助推经济领跑,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加快形成,共建共治共享让百姓获得感不断增强……幸福南沙蕴藏四大密码。

  去年9月广深港高铁开通,从南沙庆盛高铁站出发可以直达香港西九龙站。今年4月南沙大桥建成通车,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公布后首个投入使用的“超级工程”。顺利完成了粤港澳游艇自由行首航,南沙客运港每日有18个航班往返香港中港城码头及香港机场码头。11月17日,中国规模最大的邮轮母港综合体——南沙国际邮轮母港首期正式启用。未来3到5年内,还将有广州地铁18号线等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投入使用,逐步构建起以南沙为中心的大湾区“半小时交通圈”。  而自贸区挂牌4年来,南沙形成一大批制度创新成果。2018年,毕马威第三方评估显示,南沙营商环境全球模拟排名第29名。南沙在全国首创商事登记确认制改革,企业注册最快只要10分钟,颁发国内首张离岸自助打印的南沙自贸区营业执照等。今年前三季度,南沙GDP增速位居广州、深圳两座城市21个区第一。  南沙也是一座绿色生态之城,是广东省唯一的国家健康旅游示范基地。近年来引进华师二附中、英国修仕倍励学校、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南沙)医院等一批优质教育医疗项目。前不久,南沙又集中落户执信中学、美国林肯中学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中学和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南沙院区)等高端医疗项目。  南沙是一座智慧宜居之城,正依托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积极营造城市智能化生态体系,加快公共服务领域基础设施建设和数据资源有序开放共享。“南沙时间银行”项目被民政部列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典型案例,并在全国推广。(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耿旭静、董业衡 通讯员陈斐曈)

    越秀 创建国家级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示范区

广州 最幸福城市这样炼成

越秀南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

  广州市越秀区全面创建“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示范区”,推动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力争到2021年建党一百周年之际,基本建成国家级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示范区。这是记者从越秀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和我的祖国”红色故事宣讲会上获悉的。该区通过讲好红色故事,加强对党员干部群众的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让党员干部群众在红色文化的洗礼中不断汲取精神力量,增强文化自信,树立民族自豪感,激发党员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激情。

  越秀区作为广州的中心城区,拥有最丰富、品级最高、最集中的红色文化资源,区内红色史迹共31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3A级以上红色旅游景区5处。今年以来,越秀区按照围绕打造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和展示示范区、红色旅游重要目的地、红色文艺创作高地、红色文化教育宣传主阵地和红色文化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试验区的战略定位,加强整体规划、整体资源利用、整体策划宣传推进,全面创建“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示范区”,推动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力争到2021年建党一百周年之际,基本建成国家级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示范区;到2025年“十四五”期末,全面建成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红色文化与城市发展相得益彰的国家级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示范区。

  据介绍,今年起,为持续深入开展“学讲话、讲故事、谈感受”百姓宣讲活动,越秀区积极组建百姓宣讲队伍,从每条街道挑选一批百姓宣讲能人,组成百人“百姓宣讲团”,结合妇女节、劳动节、五四青年节、七一建党节、八一建军节及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举办“我和我的祖国”故事会系列活动,邀请妇女代表、最美职工、青年团员、军人等开展“故事宣讲”,做到以小见大、深入浅出,让宣讲直抵人心。(全媒体记者廖靖文 通讯员吴旭 摄影报道)

为您推荐

新闻
军事
娱乐
体育
汽车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