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_fororder_地方频道-logo-城市-190x54

洛阳文博体育公园成网红打卡地

2019-06-03 09:29:28  来源:洛阳网  编辑:赵滢溪

洛阳文博体育公园成网红打卡地

  文博体育公园人气很旺 记者 鲁博 摄

  青青绿地,鸟语花香;蝴蝶翩翩,孩童嬉戏!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恰逢六一儿童节,在开园不久的文博体育公园内,人流如织。

  “去文博体育公园‘遛娃’了吗?”这句话,一时间成了许多市民见到亲友或在微信聊天时最“流行”的问候语。

   现场

    老少皆喜 “遛娃”胜地

  “妈,咱俩自拍一张照片吧!”1日一大早,51岁的市民李燕带着76岁的母亲刚刚进入文博体育公园,便被文博塔和周围的别致景致吸引,立即拿出手机拍照。

  “我住在玻璃厂路,得知文博体育公园开放后,决定和母亲一起来这里过个‘儿童节’。”李燕说。

  在童梦活动区,孩子们的欢笑声此起彼伏,有的小朋友戴着护具驰骋在专业自行车赛道上,有的小朋友则尽情地攀岩、挖沙、滑滑梯……

  小朋友有小朋友的乐趣,“大朋友”有“大朋友”的喜好,在文博体育公园,不管“大朋友”还是小朋友,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项目。

  在文博体育公园的城市书房内,37岁的苏国亮和妻子正在看书。“我们是带着父母和孩子一起来的,这会儿父母带着孩子在外面玩游戏,我和妻子看会儿书,过会儿去换父母进来。”苏国亮说。

  当日10时许,天气热了起来,进入文博体育公园停车场的车辆仍络绎不绝,大家都把到文博体育公园游玩当作今年送给孩子的儿童节礼物。

  当晚八九点,在童梦活动区,玩耍的孩子依然很多,他们在父母再三催促下,才恋恋不舍地从游乐设施上下来,并跟父母拉钩:相约第二天再来……

   声音

    网上网下 好评如潮

  这两天,文博体育公园成了洛阳“网红打卡地”。

  “非常喜欢这个公园,不光有美丽的景色,还有体育健身场地、儿童游乐设施,内容丰富又有特色。”65岁的市民王宪章说,这几年,市民享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发展红利,幸福感也越来越强。

  在网上,网友对文博体育公园也是好评如潮。

  网友“粗茶淡饭”说:“文博体育公园是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好事实事,我们生活得更加幸福。赞!”

  网友“海螺姑娘”说:“免费设施完善,环境优美,身边又多了一个‘遛娃’休闲好去处,希望这样有特色的公园再来一打。”

  “希望公园能建设一些凉亭、长廊等遮阳设施,完善公园内的指示牌,对儿童游乐设施的使用方法进行说明,加强停车、游乐设施安全管理。”采访中,也有不少市民和网友提出了期待。

  建设

    吸纳群众意见 回应群众期待

  文博体育公园东起牡丹桥、西至王城大道,南起隋唐城路、北临滨河南路,规划用地面积约30万平方米,总投资约为4.3亿元。整个公园分为体育健身区、童梦活动区、民俗康体区、文博创新区四个功能分区,包括篮球场、笼式网球场等体育健身设施,以及青少年攀爬系列、鸟巢秋千、打击乐器、蜘蛛网组合、障碍跑系列等30余项儿童游乐设施,均可免费使用。

  “在建设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把好事做好,把实事做实’的思路,科学组织施工,抢抓进度倒排工期,保质保量进行施工。”文博体育公园项目建设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目前,文博体育公园一期工程已建成投用,不仅满足了市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运动健身需求,还有助于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形象、提升宜居水平、便民利民惠民。

  “我们正组织人员对一期工程进行验收,验收期间将广泛听取市民的意见、建议,督促设计施工单位对个别细节优化提升,完善服务设施,积极回应群众期待。”该负责人表示。

  未来

    让市民畅享 “生态红利”

  与文博体育公园一样,伊水游园是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的又一个“网红打卡地”。

  小游园也是大民生。文博体育公园和伊水游园是我市近年小游园建设成效的缩影。

  近年,我市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按照居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标准和“大游园提升城市形象、小游园方便群众生活”的要求,科学规划布局,“见缝插绿”建设了一大批小游园。

  截至2018年年底,我市已建成小游园150个。今年,我市将再新建、改扩建中心城区小游园50个,截至5月底已建成23个。随着越来越多的小游园建成投用,更多市民享受到了出门见绿、健身游园的生态惠民成果。

  除了“出门见园”,我市还在“开窗见绿”上做文章。根据《洛阳市中心城区公园游园绿地建设实施方案》,到2020年,中心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将达12平方米,将有更多有规模、有水平、分布合理的城市公园,打造15分钟生态休闲圈。

  据悉,我市今年的小游园建设将提档升级,突出地域文化特色,增设健身器材、公厕等,在满足条件的游园内设立“城市书房”“城市驿站”。同时,还在“提质”上下功夫,在选址时向居民生活密集区域倾斜,着力惠民、利民,提升群众获得感,让更多市民畅享家门口的“生态红利”。(洛阳日报记者 申利超)

为您推荐

新闻
军事
娱乐
体育
汽车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