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_fororder_地方频道-logo-城市-190x54

城市精细化管理:“让生活更美好”的福州样本

2019-01-17 10:12:05  来源:新华网  编辑:李玥

城市精细化管理:“让生活更美好”的福州样本

通往海峡国际会展中心的潘墩路花团锦簇,绿树成荫,道路十分干净(资料照片,无人机拍摄)。新华网 肖和勇 摄

  新华网福州1月16日电(肖和勇 程立葳)“我读大学那些年,周末常常在福州西湖公园周边义务捡垃圾、扫落叶。如今福州的街道很干净,志愿者怕是找不到这类的志愿服务项目了。”在福州读了四年大学的“90后”女生肖珺如是说。

  如今,这些细节让市民印象深刻:在建地铁工地比邻学校,但粉尘、渣土和噪声并未影响到上课的师生;一场暴风雨过后,满街树木倒伏,数个小时内就被清空;百万人狂欢夜的下半场,有人熬夜打扫,还你干净的街……

  清爽、宜居、“高大上”、高颜值……近年来,无论是福州市民还是外地游客,习惯用这样的“高频词”表达欣喜与赞美。

  2019福建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提升城乡规划建设和精细化管理水平。城市精细化管理,绝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城市颜值提升,是一针一线“织”出来的。

  福州市近10年的探索表明,不断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城市管理方能焕发生机活力。

  这个历程,不能简单看成是“质变”的突破,也不全是“量变”的积累,应放在城市管理“系统论”的角度来考量。近年来,福州市城市管理下着一盘“大棋”。此间,消除“短板”的意识始终未变,推动城市洁化、序化、绿化、亮化的韧性未变,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久久为功”,“初心”就是要建设一个“整洁有序、设施完善、清新亮丽、环境优美”的新福州。

城市精细化管理:“让生活更美好”的福州样本

乌山祥屿公厕外墙设计为马鞍墙,造型别致(1月9日摄)。新华网 肖和勇 摄

  “厕所革命” 群众满意是“最大公约数”

  “干净整洁,没有异味。”“配套设施人性化,也很暖心。”冬天的福州街头,一批既有“里子”又有“面子”的公厕,不但成为城市崭新的风景线,还得到了市民的认可和称赞。

  “90后”市民王洁显然也注意到了。这名带着女儿逛街的年轻母亲对公厕的“第三卫生间”印象深刻。不大的空间,配置了大小坐便器、儿童安全座椅和婴儿护理台,小便池旁还安装不锈钢扶手,“这跟印象中的公厕真的大不一样。”

  随着“厕所革命”的开展,2018年福州市新改建的924座公厕中,专门为特殊人群定制的“第三卫生间”基本上成了“标配”。除此之外,一些公厕还添置了手机充电站,在洗手台安装热水设施;有的还增配香氛机,张贴各类温馨提示,摆放鲜花绿植,在地面铺设防滑垫……处处彰显人性化的一面,种种贴心举措让市民、游客连连点赞。

  徜徉福州街头,市民、游客还会发现,昔日城市“尬点”——公厕,如今已成为街景“亮点”。福州市花海公园的一处公厕外观时尚,2018年曾获得福州市“最美公厕”称号;乌山祥屿公厕墙面是马鞍墙,这一设计充满了闽都文化风情;西洪路与二环路交叉路口附近的公厕,外墙长满花草,看起来像“童话小屋”。与此同时,福州市还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发城市公厕导航APP,让市民、游客通过云平台找到公厕。

  近年来,根据住建部发布的《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福州市结合城市建设科学布点,在串珠公园建设、黑臭水体治理、旧城改造等民生工程实施过程中,同步规划选址建设公厕,确保每一座公厕造型美观又与周边环境相协调,与生态景观相融合。建设公厕时,当地还尽可能配建城市管理驿站,打造“公厕综合体”供环卫、园林等城市管理工作人员临时休息使用。根据《福州市城乡公厕建设三年实施方案》,福州市将进一步加快推进城乡公厕建设,计划到2020年底前完成新建、改建公厕1235座。

  公厕建得好,更要管理好。福州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创新厕所管理机制,在城乡全面推广“公厕长”制度,为每一座公厕配备两名保洁员,同时为每座公厕配固定的“公厕长”、监督员和管理员。如今,“一厕一长一员”的责任名单和公厕“十无五有”的管理标准,在城乡每一座公厕墙面上“亮相”。

城市精细化管理:“让生活更美好”的福州样本

乌山祥屿公厕“第三卫生间”,管理员展示婴儿护理台(1月9日摄)。新华网 肖和勇 摄

  62岁的陈康妹是乌山祥屿公厕的一名保洁员。“市民、游客一出来,我就赶紧进去做卫生。”陈康妹对公厕精细化管理指标十分熟悉,工作起来一丝不苟。

  福州市政府出台的《福州市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方案》,对公厕精细化管理提出了明确的标准。从公厕管理间的标准化作业规范,可见一斑。所有的工具必须分类分色,不同区域使用不同颜色、款式的工具。这就杜绝了“一张抹布抹到底、一把拖把拖到底”的现象,从源头上堵住污染物交叉感染的风险。同时,针对公厕不同部位,要求保洁员采用不同的清洗液进行清洁作业。看似粗重的公厕保洁工作,也是一项技术活。

  “检查标准很高,通常是戴白手套、用白纸巾去擦拭,做不到位的一眼就能看出来,所以日常保洁马虎不得。”福建东飞环境集团有限公司保洁项目负责人黄晓燕说,每天“公厕长”、考评组、公司管理员和环卫监督员,都会对公厕各项要素进行检查督查。

  “干净、清爽,把公厕卫生搞得跟星级酒店一样,福州市这几年花了很大力气。”常来福州探亲的江苏退休干部老陈11日在福州西湖公园游玩时说。

  福州市城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福州市鼓楼、仓山、台江、马尾已实现公厕管理市场化运作,管理水平大幅提高,晋安区预计近期完成公厕管理市场化,全面推进精细化管理。2018年,福州市城管委已将各地公厕建设和日常管理工作纳入绩效考核,使公厕管理工作实现规范化、制度化。

  城市管理的精细化,归根到底是让群众满意,这种共识正被越来越多的城市管理者视为“最大公约数”。

城市精细化管理:“让生活更美好”的福州样本

位于福州市区乌山西路与西二环路交叉路口的大凤地下垃圾转运站,外面跟串珠公园无异(无人机1月9日摄)。新华网 肖和勇 摄

  “路见本色” 高效和创新的协奏曲

  2018年3月2日是元宵佳节,福州东街口当晚上演的“炫彩灯光秀”让人记忆犹新。这天的午夜活动结束后,有关部门用4个多小时就完成撤场、清洁工作。当天,一位年轻市民感慨,复兴的东街口商圈秩序井然,垃圾“罕见”,百万人潮以及在此间辛勤工作的安保、保洁人员,完成了一次“快闪”。

  “前半场,上百万人尽情狂欢;后半场,连夜还你个干净的街。”这一刷爆微信朋友圈的现象,凸显了城市管理部门高效的执行力。

  实际上,福州市从2012年起就启动了道路保洁市场化改革。福州市环境卫生管理处处长赵勇介绍,2018年上半年,福州市政府再次增加五城区道路清扫保洁经费,城区道路清扫保洁中标额从2013年的3.3亿提升至2018年的约6亿元,全面实施精细化管理。目前,福州市城区道路清扫保洁总面积增至4300多万平方米,由17家保洁公司进行清扫保洁。前后6年间,福州市各类环卫作业车辆从市场化前的134辆增至831辆,城区主次干道机械化清扫率达到85%。环卫工人的月薪也从原来的1300元增加到3000多元。从单一的“一把扫把”作业模式变成机械化作业全覆盖,市场化作业增加了路面保洁员人数以及机械清扫、路面冲洗作业频次,路面卫生质量大幅提高。

  近170页的《福州市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方案》,涉及环卫、市容、市政设施、“两违”治理、建筑垃圾、城区亮化、园林绿化养护等七方面,提出的管理标准之“精”和“细”,为城市管理部门开展工作提供了统一“标尺”。

  路面环卫保洁,是“城市颜值”最直观的“面子”,也是检验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的“镜子”。2018年起,福州市对城市道路进行分级保洁,要求主要道路每天清扫保洁19.5小时以上,次干道每天保洁时间16个小时以上,小街巷每天清扫保洁13小时以上。在福州市鼓楼区,815条道路都做到每天19.5小时保洁,原先的清扫模式统一提升为清洗模式。

  每天,福州市的道路在6点30分前要完成普扫,主次干道每天“一冲洗、两机扫、三降尘”;对工地周边道路及城市快速通道、摊点污染多的路段,根据路面卫生实际情况增加冲洗和降尘班次;增加沿街商家袋装垃圾的收集频次,每天3次定时定点收集……这些写在《福州市环境卫生精细化管理细则》上的“规定动作”,日复一日地在我们身边上演。

  推行快处机制是福州市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又一大亮点。这项被称为“一小时介入”的机制规定,指的是当市区内发生各类城市管理问题,责任单位接到报告后,应在一小时内派人到达现场展开处置工作。同时,要尽量压缩问题处置时间,以减少对市民的影响。

  事实上,及时发现问题——快速解决问题——实现长效管理“三步走”规则,也贯穿在福州市城市精细化管理考核机制中。福州市环卫处卫生管理科科长吴瑞平说,相比于便捷高效的机械化作业,环卫检查、监督和考核工作至今仍推行“脚步丈量工作法”。“我们坚持把工作重心压在路面、压在一线,分片包干,定岗定人。”吴瑞平介绍,只有徒步检查,才能看得足够细,便于及时查漏补缺、整改提升,配套以“台账”“回头看”“每周点评”等制度,做到长效固本、严防回潮。

  垃圾运输“滴撒漏”,曾是“城市病”。福州市环卫处设备科科长李秀东说,福州市区通往红庙岭垃圾综合处理场的道路上,如今安装了高清监控探头的路段,是过去“滴撒漏”重灾区。全方位、多角度的高清监控,让违规车辆无可遁形。同时,环卫部门还上路巡查,每天12小时设卡检查,违规车辆一经查处即现场扣车,同时进行严格处罚。

  在规范城市管理的同时,福州市也格外注意让路面保洁、垃圾转运与宜居环境实现“无缝对接”。

城市精细化管理:“让生活更美好”的福州样本

位于福州市区乌山西路与西二环路交叉路口的大凤地下垃圾转运站,垃圾运输车正要离场(1月9日摄)。新华网 肖和勇 摄

  位于乌山西路与西二环路交叉路口的大凤地下垃圾转运站,是福州市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探索试点。在寸土寸金的城市街区,垃圾转运站建多大、怎么建、建成什么样,才能满足收纳需求,且不影响宜居环境?

  无人机俯瞰地面时,这个垃圾转运站是一处街边绿地,绿化率达到67%左右,跟福州市区随处可见的串珠公园无异;走近细看,进出口又像地下车库出入口。只有进入地下的两层空间才能知晓其中秘密——在卸料区,垃圾收集车进站会自动称重,在卷帘门自动打开后,垃圾收集车按照指令停靠卸料口倾倒垃圾,喷淋、降尘、除臭、负压抽风系统和离子送风系统同步启动,整个过程没有散发明显臭味;在压缩区,垃圾箱装满后可自动循环压缩,真空抽吸系统同步抽取污水。移箱系统随后将满箱垃圾移至升降平台,再移送至地面,最后通过密闭箱运输至红庙岭垃圾处理场。

  “先进设备及工艺能有效防止臭气散溢及液体溢出,还能降低作业过程中的噪声。”福州市鼓楼区环卫处工作人员钟增良说,这座垃圾转运站日处理垃圾量达到100吨,可满足二环路沿线及洪山、南街、鼓西三个街道的部分生活垃圾转运,服务周边4万多户居民。

  根据《福州市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工作三年行动计划与实施方案(2018-2020年)》,2020年前福州市将规划新建13座中大型地下垃圾转运站和新改建一批“三合一”设施,再加上保留的6座转运站(含3座偏远山区转运站),到2020年,五区转运站设计日转运能力将达到4220吨,可以解决中心城区垃圾转运能力不足、设施陈旧、扰民等问题。

  道路保洁市场化改革、城市管理统一“标尺”,向地下要空间……近年来,福州市率先探索新的城市管理理念、精细化体系和管理模式,为福建省乃至国内其他城市的建设管理提供了福州样本。

城市精细化管理:“让生活更美好”的福州样本

福建昌明建材有限公司,一名员工展示用建筑垃圾烧制的标砖(左)和砖坯(右)(1月9日摄)。新华网 肖和勇 摄

  绿色产业 “近零排放”的循环经济

  渣土泥浆经过晾晒烘干、炉渣混配、破碎搅拌、切坯编组、干燥焙烧,大概8天之后成为环保烧结砖。在福州高新区南屿镇窗厦村,福建昌明建材有限公司的环保制砖生产线高速运转,一期项目年可收纳50万吨渣土淤泥,年产约12000万块环保标砖。

  “这些年,福州地铁建设和建筑地下设施开发产生的大量的淤泥,还有大量的城市下水道淤泥和污水处理厂污泥……这些对我们来说,都是很好的原料。”福建昌明建材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少明说,通过自动化成套制砖设备,淤泥、污泥与工业废弃煤渣合理调配,生产出来的环保烧结砖在硬度、承重和重量等方面都优于传统烧结砖,生产过程还实现了低噪音、零烟气、无硫排放等绿色环保标准。

  在焙烧阶段,窑炉温度控制在1000摄氏度左右,当标砖出炉时温度尚有约500摄氏度。这部分热能通过管道被导入砖坯干燥室利用起来。高温煅烧中,二氧化硫、化学氧化物等有害物质经过脱硫系统处理达到合格排放指标。根据目前的产能,该企业年节约制砖用土折合耕地约170亩,减少淤泥、污泥、炉渣占地约34亩,每年综合节约土地204亩。陈少明介绍,该公司近三年内将在福州建设另外2条生产线,最大可能消化福州地区的建筑垃圾、淤泥、污泥、地铁隧道弃土、炉渣等约120万吨。

  从建设工地中来,又回到建设项目中去。这是福州市推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一个缩影。作为全国35个建筑垃圾治理试点城市之一,福州市从建筑工地、运输车辆、运输公司、监管平台、渣土受纳场等五方面制定了管理细则。“规范化管理是首要的,还要同步推进精细化统筹和资源化利用。”福州市城管委调研员江玉坤说,建筑垃圾源头减量处理是一项重要工作。建设工程施工产生的渣土,一部分可以用于市政园林绿化,一部分可以留置回填。

  在福州市,定期征集重点项目出土需求的做法已成为常态。江玉坤介绍,每月15日前,福州市建委、水系建设指挥部、地铁公司等相关单位都要报送有关重点建设项目的下月出土总量、每天出土量等需求信息。每月25日前,福州市的县(市、区)要报送辖区下个月可受纳渣土资源点及受纳量等相关信息。如此一来,建筑垃圾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均有城管部门统筹调配。

  江玉坤介绍,福州市还对100多家准入运输单位的2500多部建筑垃圾运输车辆进行智能监管,做到车载卫星定位设备出厂内置、平台主控限速,在重载情况下非指定区域无法举升倾倒,偏离线路、超速等情况下会有报警提示等。此外,建筑垃圾运输车辆监管平台还可对福州市中心城区范围内相应车辆进行全时段全地域实时监管。

城市精细化管理:“让生活更美好”的福州样本

这是红庙岭垃圾焚烧发电厂中控大厅(资料照片)。新华网 肖和勇 摄

  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方面,福州市正探索闭环处理的绿色产业之路。此间,一个更大的垃圾处理循环经济产业园,正在福州市新店镇北郊红庙岭崛起。

  红庙岭垃圾综合处理场建设,2017年起陆续启动15个项目,总投资41亿元,是红庙岭建场20年来投资总额的4倍。到目前,其中的8个项目已基本建成,其余项目到2020年将全面竣工投用。届时,红庙岭将成为福建第一、全国先进、“近零排放”的森林式循环经济产业园。

  在这个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内,福建首个厨余垃圾处理PPP项目——福州市红庙岭厨余垃圾处理厂正在施工建设中。红庙岭垃圾综合处理场副场长林凡介绍,这一项目占地约120亩,采用源自德国先进的干式厌氧工艺,负责处理福州市中心城区家庭日常生活产生的食物下脚料、剩菜剩饭以及农贸市场、商场和超市的废弃果蔬等有机垃圾,设计垃圾处理规模为1200吨/天。

  在福州市城管委副主任杨立宏的手机里,两张红庙岭循环经济产业园效果图保存了许久,其中一张为15个项目的分布效果图。杨立宏说,整个产业园建成之后,城市生活垃圾、垃圾渗滤液处理厂污泥、餐厨沼渣、厨余沼渣、大件垃圾、园林垃圾等终端废弃物都将在这里被处理掉。这些项目覆盖垃圾处理前端、中端、末端所有链条,一体化建设而成的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成为垃圾处理最终的“托底工程”。而在处理城市原生生活垃圾的同时,产业园还能协同处置产业园区内各处理厂产生的垃圾。“我们从全局、整体、体系、系统四个关键步骤来设计规划,解决这个产业园精细化管理问题。”杨立宏说。

  据介绍,产业园建成之后,福州市城市管理部门还将引入第三方监管机构,推动产业园区各个企业高效运营,“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才能把事情做好。”

  杨立宏手机里的另外一张效果图,描绘的是产业园未来的模样。森林掩映下的厂房四季如春,代表绿色的“G”型办公楼屋顶芳草萋萋。产业园区还设有观景台,登高可俯瞰园区,也可临风观景。

城市精细化管理:“让生活更美好”的福州样本

这是大雾中的红庙岭循环经济产业园一隅,在建项目正在加紧施工(1月10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网 肖和勇 摄

  “很难想象,过去脏乱差的所在,会被打造成新景点。”福建省住建厅城建处处长陈仲光说,红庙岭森林式循环产业园将建成新时代工业文明的典范,“这里还将打造成市民、游客和中小学生接受垃圾分类教育实践的基地。”

  根据《福州市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工作三年行动计划与实施方案(2018-2020年)》,福州市将通过三年努力,由易到难,逐步从试点到全面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基本建立生活垃圾分类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五城区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分类覆盖率达到95%以上,无害化处理率达100%,真正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

  “真正的城市精细化管理,应当为市民造福,给市民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获得感从哪里来?很多时候就是:你居住的小区物业管得好,出门看见路面清洁、垃圾桶不臭、没人乱丢果皮纸屑。”杨立宏说。

  福州市金山中学青年教师宁丽萍说,学校附近的地铁2号线工地,施工时路面没见渣土和扬尘,环境卫生一直做得不错。

  “2018年8号台风玛莉亚登陆后,福州市区狂风暴雨,许多树木倒伏。等到晚上回家时,城区街道被收拾得很干净,仿佛台风未曾来过。”久居榕城的一名媒体记者感慨。

  “这几年,福州在精细化管理上,以精细化建设为抓手,通过精准的实践,让福州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一名城建人,陈仲光说,每一次看福州,都会有新的感悟。

  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式讲述他们心目中的魅力榕城。

  当“路见本色”和“席地可坐”成为城市新名片时,人们对宜居城市、品质生活的美好期待,愈发热情。

城市精细化管理:“让生活更美好”的福州样本

位于福州高新区南屿镇窗厦村的福建昌明建材厂利用建筑垃圾生产环保烧结砖,这是无人机拍摄到的厂区一期项目全景(1月9日摄)。新华网 肖和勇 摄

>相关新闻

为您推荐

新闻
军事
娱乐
体育
汽车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