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_fororder_地方频道-logo-城市-190x54

揭秘南京江北新区市民中心:中建二局上海分公司承建“江北公建第一标” 打造“未来之城”

2018-10-15 17:53:26  来源:东方网  编辑:石丽敏

  在长三角腹地、长江之滨,一座未来之城正在冉冉升起。自2015年6月27日,国务院批复南京江北新区作为中国第13个国家级新区, 已3年有余。承载着长三角城市群承东启西的重要使命,南京江北新区将是什么样子?又将承担哪些功能?

揭秘南京江北新区市民中心:中建二局上海分公司承建“江北公建第一标” 打造“未来之城”

  对外展示的“门面工程”

  南京江北市民中心是新区内首个城建项目,也是南京市与江北新区特大型政府类工程。2018年3月,由中建二局上海分公司成功竞标。

  作为江北新区的先行项目和形象展示的前沿阵地,市民中心承载的意义不言而喻。

  项目位于江北新区核心区,毗邻长江北岸,占地面积2.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7.5万平方米,由城市展陈区、公共服务中心和市民中心三大功能区组成,包括公共服务大厅、市民活动室、城市展区、会议中心、办公区和其他配套设施。

  项目建成后,将为新区企业提供生产经营涉及的审批服务,为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事项提供便民服务,为新区提供最集中的形象推介服务,为“两城一中心”大规模产业集群出谋划策。

  国际标准的“智慧之城”

  中建二局上海分公司南京江北市民中心项目经理张强说,这座未来之城中的建筑,不仅在物理空间上与传统城市形成了鲜明对比,也在建设方面进行了极大创新。智能、科技元素根植其中,犹如置身一部科幻大片,在这里触摸未来、超越想象。

  在项目智慧监控中心,一块集合9个作业窗口的显示屏十分显眼。点开其中任意窗口,当前作业面的施工状态、作业进度和工人的施工动作全部清晰可见。这些显示画面由巡航无人机、现场高清探头,通过网络传导,将现场的各个施工节点紧密相连,从工地人员门禁进出到现场扬尘、温度、噪音、湿度等参数,全部尽在“掌”握。系统还与手机管理APP同步,项目管理人员可随时随地点开窗口,查看施工状况,实现7.5万㎡施工面积“了如指掌”。

  在施工现场,打开管理人员的平板电脑,一个个彩色三维模型勾勒出项目整体的框架筋骨。南京江北市民中心钢构件数量多达上万根,单圆吊重达5300吨。为了减少施工过程中的错、漏、碰、撞,中建二局上海分公司运用BIM5D平台,除了实现三维可视化,精确定位每根构件的尺寸和安装位置外,还能通过联网将建筑构件的3D模型与施工进度、安全、质量、物料等信息相连接,从提料、采购、下料、质检、运输等各环节,为项目提供精准的大数据支撑。

  除此之外,项目团队还以“智慧工地云平台”为数据集成枢纽,综合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及VR等技术,实现建筑施工全过程智慧化管理。以隐患处理追踪为例,从问题发现、到派发、整改、再到反馈,只需通过手机一键操作,就可以完成一条龙式记录。对于记录的每一个问题,平台可以统计分析,形成完整、可追溯的质量安全资料,通过大数据分析出问题分布趋势和主要问题集中点,为下一步现场管理提供充分的参考依据。

  未来新区的“建设范本”

  作为未来的芯片之城、基因之城和新金融中心,江北新区的建设始终朝着科技、绿色的方向发展。

  作为先行项目,装配式建筑、海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新能源等先进的建设技术都将运用到市民中心的建设中。

  从结构来看,中建二局上海分公司在这里升级运用了先进的装配式建筑技术。江北新区市民中心整体结构为钢结构支撑体系,装配率超过65%。项目与长江最近处仅距离100米,考虑到毗邻长江边的地理优势,项目因地制宜创造性利用江水源热泵技术,利用江水循环,为建筑内部提供高效、优质、低成本的集中供冷供热服务,比现有建筑节能50%以上。

  同时,融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园区采用步道砖、植草砖,雨水可以透过孔隙渗入地下,从而达到迅速排水的功能。项目室外还增设雨水回收系统和太阳能补充能源等技术,通过雨水回收系统净化后,可作为施工用水、生活用水反复利用,实现雨污零排放。

  未来,市民中心将打造新区建设理念、建设水平的样本工程,成为新区功能定位与发展理念的率先呈现,在长江经济带大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建二局将以高标准、高起点建造,高素质、高效率管理,为江北新区造就长江之畔的“物华之宝”。(傅晓茹)

为您推荐

新闻
军事
娱乐
体育
汽车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