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_fororder_地方频道-logo-城市-190x54

“钢铁粮仓”绿色转型 解码黄石“华丽转身”

2017-11-29 08:52:45  来源:新华网  编辑:李胜兰

  新华网武汉11月28日电(曾伟龙)“中国现代工业的摇篮”是历史赋予黄石的荣誉,3000年的青铜史,百余年的钢铁工业史,铜绿山古铜矿遗址、亚洲第一天坑、华新水泥遗址……这一个个带有历史厚度的城市符号,为黄石这座城市打上了青铜古都、钢铁摇篮、水泥故乡的烙印。

  湖北黄石,从三千年的工业文明走来,通过现代转型发展,全力推动经济结构从“资源型”向“绿色型”转变,使得老企业焕发新生机,一座曾经以钢铁、水泥生产为产业基础的老工业城市,“华丽转身”走出了绿色转型发展的新路子。

  “钢铁粮仓”绿色转型 解码黄石“华丽转身”

  图为:《城在湖中》。柯恒 摄

  钢铁粮仓,中国近代工业摇篮

  “牙刷草,开紫花,哪里有铜,哪里有它。”走进黄石铜绿山古铜矿遗址,讲解员指着地上成片紫色的铜草花,介绍说古人就是凭借这些花来判定此处是不是铜矿富产地,并在此开采、冶炼。

  黄石的工业文明从商周时期绵延至今,从青铜时代、铁器时代、钢铁时代到今天的信息产业时代,从未缺席和断档。

  这3000多年历史因为先人们的工业生产及其衍生的社会活动而产生了意义,绵长的时间由于人的刻写具有价值、光芒闪亮,对比其他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历史跨度和文化厚度,黄石是全国独一无二的。

  对于中国的近代工业来说,就不得不提两个名字,一是黄石,二是张之洞。

  清末,积贫积弱的清王朝已是油尽灯枯。发展民族重工业,被有志之士奉为救国救民的重要出路。1889年,时年52岁的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继续推行其任两广总督时未完成的大业——大力发展钢铁工业。

  此时,有着千年矿冶历史的黄石大冶铁矿,以其矿藏量之大、品位之优引起了张之洞的重视。从此,张之洞在黄石拉开中国近代重工业发展的序幕。

  1892年,为将大冶铁矿石运至汉阳铁厂,张之洞购进德国器件及机车,兴修了一条从铁山至石灰窑江岸30余公里的运矿铁路,这是中国黄河以南的第一条铁路。1893年,大冶铁矿正式投入生产,成为中国近代第一座用机器开采的大型露天铁矿。

  此外,也因有着丰富的石灰矿、煤矿,黄石地区兴建了大冶湖北水泥厂(华新水泥的前身)、源华煤矿、利华煤矿,从而生产出发展民族工业所需的水泥、煤炭。

  黄石因为有了矿冶,而在近代中国占据了显要地位。建国初期,作为一座新生的重工业城市,黄石一直牢牢坚守“工业粮仓”的阵地上,源源不断地向国家输送大量原材料。

  大冶铁矿、大冶钢铁厂、华新水泥等大型企业的开办,直接带动了铁路和码头的建成、人口的流动,使得铁山、下陆、石灰窑连成一气,一座新兴的矿冶工业城市成为长江之滨的一颗明珠。

  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黄石建成了全国十大特种钢厂之一的湖北新冶钢集团公司、全国六大铜矿之一的大冶有色金属公司、全国十大铁矿之一的大冶铁矿、全国三大水泥集团之一的华新水泥公司等大型骨干企业。

  当时,黄石市已形成年产25万吨铜、200万吨特钢、10万吨铝、1500万吨水泥、200万吨煤的生产能力。

  改革开放以来,黄石更是以其历史留下的雄厚的工业基础,一度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光环中大放异彩,一路抒写着“黄老二”的辉煌。

  历史最高峰时,黄石采掘业及其加工业生产总值占GDP总量的62%,黄石的实力仅次于武汉,成为湖北省第二大城市。

  一百年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再次零距离走近大冶铁矿,一个东西长2000多米,南北宽900米,坑口面积达108万平方米的巨大露天天坑让人惊叹,它被誉为亚洲第一天坑,更是百年中国工业史的见证。

  据现场一工作人员阎红勇介绍,大冶铁矿是中国百年工业化从洋务运动留存至今且仍在生产的唯一企业,仅从1890年至2000年的百余年间,从该矿坑中共剥离岩石就达3.6亿多吨,累计采出1.3亿多吨铁矿,生产出32万多吨矿山铜等,它曾是汉冶萍公司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钢铁粮仓”。

为您推荐

新闻
军事
娱乐
体育
汽车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