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_fororder_地方频道-logo-城市-190x54

自在宁海 大美乡村:全域打造美丽乡村建设

2017-11-15 14:48:34  来源:浙江在线  编辑:李胜兰

自在宁海 大美乡村:全域打造美丽乡村建设

  浙江在线宁海11月15日讯宁海,古取海静境宁之意。

  山水相依、海陆相连,得天独厚的山海自然禀赋,厚积了宁海美丽乡村建设纵深发展的底气。

  如今,宁海正以创建浙江省美丽乡村示范县为抓手,通过美丽县城、美丽集镇、美丽乡村“三美”联动,一手抓城乡面貌提升,一手抓乡风文明建设,全领域、全空间、全方位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让绿富美的美好愿景照进现实。

  据了解,今年以来,投资6000余万元深入推进“灵动乡野”精品线、“南山花语”精品线、“城乡和美”精品线项目建设;投资1.5亿元资金打造了23个精品示范村;投入1亿元资金用于奖励村级集体经济增收项目。

  静城宁海,绘就一幅美丽乡村富民长卷。

  全域美丽

  连线成片

  构建“大景区”

  一个城市,有山就有仙境,有水就有灵气。保护好这方资源是宁海美丽乡村建设永恒不变的主旋律。生态是宁海早日跻身全国强县第一方阵的优势所在。

  这些年,宁海一直坚持“环境优先、生态立县”,以环境综合整治为抓手,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与全域景区化建设的融合发展,由基础层面的村庄整治向集旅游、文化、乡村、森林等多重资源的“大景区”创建大步迈进。旧貌焕新颜的宁海,如今拥有了“生态”这张金字招牌,生态环境质量连续多年保持省市领先,国家生态县、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浙江省美丽县城建设试点县等荣誉纷至沓来,还成功斩获2016年度全省治水“大禹鼎”。

  走进总浦塘村,仿佛误入了一个烟波浩渺的桃源仙境,全村背靠连绵龙山,一衣带水,境内6条河港阡陌纵横,环绕着座座秀美村庄,流动着江南水乡的平原韵味。闲走在村庄里,垃圾分类点随处可见,每户人家门前屋后都收拾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为了进一步扮靓家乡,村民们还在河港两岸5公里沿岸,撒播了琉华菊、百日草、万寿菊等花卉,以打造花栖两岸的盛美之景。

  “家家有景,户户有花”,这是梅山村“美丽庭院”的真实写照。为了美丽庭院,村民们可谓是花了一番心思,就地取材,采用青砖、瓦片及鹅卵石等,打造风格不一、形式多样的花坛,还巧妙利用废弃物品,“化腐朽为神奇”,在酒坛子上涂鸦成了艺术品,在废弃的猪槽种上绿植成了独特的小景观,妙趣横生,构筑了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

  从“一处美”到“一片美”再到“处处美”,需要久久为功,需要巧心的经营。

  为此,面向全域旅游的新目标,宁海提出了“全景打造”的新思路,坚持全景布局、全业联动、全时营销、全域覆盖、全体共建原则,结合美丽县城、美丽乡村、美丽公路、美丽河道、美丽庭院建设,有机串联一切可供融合的生态、景点、民俗、村庄、农家乐休闲旅游点等资源,构建具有影响力的“大景区”。

  全面启动“一环八线”精品线建设,以打造山水秀美的精品、特色鲜明的精品、村强民富的精品、生活便捷的精品、乡风文明的精品为目标,加强主题策划,营造特色韵味,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整合做好“生态+”“党建+”“文化+”等妙笔文章,培育建设一批生态美村、产业强村、文化名村,进一步连点成线、连线成片,让一个个“盆景”连成一道道“风景”,切实发挥精品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示范引领作用,达到美丽的倍增效应。

  心有所栖涵养乡村底蕴“内在美”

  美丽乡村,美在山水、美在生态,更美在人文、美在精神。文化铸就了美丽乡村的灵魂,通过对乡村价值的再挖掘,宁海逐渐实现从“物的新农村”向“人的新农村”质的提升。

  青灰色的烟雨下,走进许家山石头古村,看到那铜板石垒筑而成的石头房紧密排列着,葱郁茂盛的深绿藤蔓如瀑布一般倾洒在墙面上,散发着油亮的光。一条条青石板铺成的路,横竖交错,带着岁月留下的沧桑,数百年的行走已经把它们的表面磨得精光,细如叶脉的石纹隐约可见。古巷深深,雨声淅沥,仿佛能够遇到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真可谓烟雨朦胧最江南。

  “保护好古村落,就是在为美丽乡村建设夯基础、拓内涵、抓特色。古村落不仅承载了人们心底的一份乡愁,也保留了我们民族悠久的生活历史文化,拥有着源源不断的生命力。”宁海县农办相关工作人员如是说。

  在宁海大地,这样的古村落还有很多,它们与喧嚣的城市相隔,悄然隐匿在山水之间。

  宁海拥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其中平调耍牙、十里红妆、泥金彩漆、前童元宵行会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名镇和传统古村落数量达到18个,为宁波市最多,并获得中国古戏台之乡、婚嫁文化之乡、茶文化之乡和浙江省诗词之乡、戏曲之乡等称号。通过加强对这些传统文化、历史文化村落的保护与传承,宁海守住文化根脉,留住乡韵乡愁,在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的过程中抢占高地。

  “到村口,有标志、有记忆、有故事;进村里,有小景、有亮点、有乡愁;入家园,有个性、有传承、有温暖。”美丽乡村不仅仅需要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物质方面的支撑,同时还包含着精神层面的要求,强调的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己的和谐共处,是美丽心态的体现。

  通过重塑文明乡风,加强宣传引导和综合治理,宁海引领当地的百姓幸福生活、向阳而生,催生美丽心态。在全省率先建立意识形态“三张清单”,明确责任、强化考核,切实把乡风文明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灵魂”工作来抓;建载体求实效,全面推进文化礼堂、聊天长廊等基层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弘扬“大气、正气、硬气、和气”的宁海精神,广泛开展好家风建设;立足各地文化大礼堂,不断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举办各类活动2500余场,丰富群众的业余生活;以“聊天长廊”“百姓事马上办”“村级权力清单”“群众考干部”等为主要载体,加强法治化、精细化、人性化的农村基层治理……

  美丽乡村,美在心里。美丽乡村建设成果不仅是乡村发展水平的一种客观衡量,同时也是当地乡民文化观念、生活方式的外在反映,是人与物、人与人相互和谐的共同产物。

  点绿成金

  成就乡民百姓“生活美”

  美丽乡村首先是老百姓的乡村,其落脚点还在于老百姓的获得感。践行“两山”理念,宁海大力发展美丽经济,从建设美丽乡村到经营美丽乡村转变,有序推进“美丽成果”向“美丽经济”转化,把美丽转化为生产力以及供给美丽乡村建设的持久动力。

  宁海县以创建浙江省美丽乡村示范县为抓手,扎实推进示范乡镇、示范村、精品线建设。其中胡陈“运动健康小镇”、深甽“温泉风情小镇”、梅林“雁山享寿小镇”等一批特色小镇脱颖而出;“远古石村、许你千年”许家山村、“看沧海桑田、观海上日出”王干山村、“漫步生态沟、嬉水三麓潭”双林村、“福村”天河村等一批精品村庄声名鹊起,为进一步发展“农旅经济”奠定了扎实基础。

  乡村旅游景区串联成珠,宁海不仅将“美”字烙进游客心中,更把“富”字装入乡民们的腰包,日益高涨的旅游人气,正转化为富民财气。鹿山别院、上木堂、南溪拾贰忆开启宁海“精品民宿时代”;深甽龙宫、南溪、岔路白溪、天河、桥头胡双林也成为民宿集聚区。

  树木葱茏,沿着清澈的汶溪一路蜿蜒,有着“浙东九寨沟”之称的双林村村庄就镶嵌在这片绿水青山之中。这时,一辆从上海过来的大巴车停在了村口的旅游集散地。

  看着下车熙熙攘攘的游客,老村书记不以为然,很是淡然,他说:“这样的规模,还是在淡季,旺季的时候,我们双林村一房难求。因为这里的山水空气好,又靠近国家级登山健身步道,回头客很多,深受驴友喜爱。这不,今年过年期间的住宿都已经被提前预订了。”据了解,农家乐已经成了双林人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全村共有农家乐近40家,户均年收入15万元。

  而在另一处,海头村正从农业观光的角度出发,引进开封市50多种名贵观赏菊花,通过菊花培育、菊花节举办,吸引各地游客前来赏菊品菊,提高海头村知名度和影响力。2016年,菊花投产25亩,产出16万盆菊花盆栽,产生直接经济效益240万元,不仅增加了村集体收入来源,还增强了村庄的“造血”功能。街边卖麻糍的大婶说,赏菊期人来人往,一天就能卖掉10000个麻糍。

  城乡大地处处可见“美丽生态”释放的红利。随着“乡村+生态”“乡村+民俗”“乡村+健康”等理念的落地,宁海已经成为投资的热土,以森林疗养、乡村民宿为特色的度假产品开发火热,燕山温泉度假村、天河民宿集聚村等呼之欲出,乡村旅游活力四射;房车露营业态培育如火如荼;海岛休闲、海上运动项目开发高潮迭起,横山岛景区已然是象山港上的一颗明珠……

  山水筑梦,点绿成金。据统计,全县旅游接待人次从2011年的687万增加至去年的1188万,年均增长13%以上;旅游总收入从2011年的62.8亿元增加到131.1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今年年初以来继续保持高增长,截至上月底,旅游总人数达448.4万人次,增速12.2%,收入49.3亿元,增长11.9%。

  站在发展的新起点,宁海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始终铭记以美丽生态为底色,以美丽乡村为依托,以美丽经济为引擎,精细勾勒出美丽乡村升级版的新篇章。

为您推荐

新闻
军事
娱乐
体育
汽车
城市